A. | 提取骨骼肌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与水的界面铺展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 |
B. | 罗伯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提出了生物膜的“暗-亮-暗”的静态模型 | |
C. |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分子证明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D. | 蛋白质是细胞膜功能的承担者,蛋白质在细胞膜的两侧呈不对称分布 |
分析 1、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3、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解答 解:A、将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这些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但是有些细胞器中也还有生物膜,因此提取骨骼肌细胞中所有的磷脂分子在空气与水的界面铺展成的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A错误;
B、科学家罗伯森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即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次结构,B错误;
C、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
D、膜蛋白在细胞膜两侧分布不同,呈不对称,膜蛋白可以运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发现历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光照强度(lx) O2释放量(mL) 组别 | 0 | 500 | 1000 | 2000 | 3000 |
1 | -4.0 | -2.3 | 0 | 6.2 | 11.6 |
2 | -4.1 | -2.2 | -0.1 | 6.4 | 11.5 |
3 | -4.2 | -2.1 | 0.1 | 6.3 | 11.7 |
平均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 |
B. | 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 |
C. |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 |
D. |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蓝花:红花=3:1 | B. | 蓝花:红花=2:1 | C. | 蓝花:红花=8:1 | D. | 蓝花:红花=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进行都需要光 | |
B. |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参与 | |
C. |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进行都生成ATP | |
D. |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是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高二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 )
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
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对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在剧烈运动状态时,细胞消耗大量ATP,因此ATP的含量不再保持动态平衡
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
C.ATP在给细胞提供能量时,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