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研究发现某种豚鼠毛色的遗传涉及4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Cb、Cs、Cc、Cx分别控制黑色、银色、乳白色和白色.为确定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几组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豚鼠毛色中黑色与白色为相对性状,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据图分析,如果一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黑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4种.乙和丙杂交后代中,银色个体占$\frac{1}{4}$.
(3)已知复等位基因之间可相互突变.若发育成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并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
实验思路: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白色雌豚鼠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b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银色=1:1,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s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乳白色=1:1,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c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分析遗传图解可知,实验一:黑色甲与黑色乙杂交,子一代黑色:白色=3:1,说明黑色对白色是显性性状,甲乙的基因型是CbCx,Cb对Cx是显性;实验二:黑色丙与白色丁杂交,后代黑色:银色=1:1,没有白色个体,说明黑色(Cb)对银色(Cs)是显性,银色对白色是显性,亲本基因型是CbCs、CxCx;实验三:乳白色戊与乳白色己杂交,后代乳白色:白色=3:1,说明乳白色(Cc)对白色(Cx)是显性,亲本戊己的基因型是CcCx、CcCx;实验四:银色庚与乳白色辛杂交,子代银色:乳白色:白色=2:1:1,说明银色对乳白、白色是显性,乳白对白色是显性,亲本庚辛的基因型分别是CsCx、CcCx

解答 解:(1)豚鼠的毛色黑色、白色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
(2)由分析可知,黑色对银色、乳白色、白色是显性性状,因此黑色豚鼠的基因型是CbCb、CbCx、CbCc、CcCs,共四种;由分析可知,乙的基因型是CbCx,丙的基因型是CbCs,二者杂交,子代中银色个体CsCx,比例是$\frac{1}{4}$.
(3)实验一中,甲豚鼠的受精卵的基因型可能是CbCb、CbCx或CxCx,如果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该突变鼠的基因型可能是
CbCb、CbCs、CbCc;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白色雌鼠交配,如果基因型是CbCb,则杂交后代都是黑色豚鼠;如果基因型是CbCs,则杂交后代黑色:银色=1:1
;若基因型是 CbCc,则杂交后代黑色:乳白色=1:1.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
(2)4     $\frac{1}{4}$
(3)白色雌性
①CbCb
②黑色:银色=1:1
③黑色:乳白色=1:1       CbC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产生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基因型,并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突变体的基因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亨廷顿舞蹈症是由第四号常染色体上的Humtington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某家庭亨廷顿舞蹈症系谱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Humtington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发的基因结构改变.
(2)Ⅲ6的基因型是Hh(填“HH”、“Hh”或“hh”),原因是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Ⅲ6为患者一定含有H基因,Ⅱ5的基因型为hh,其中一个h-定会遗传给Ⅲ6,所以Ⅲ6的基因型为Hh.
(3)Ⅲ7是患者的概率为$\frac{2}{3}$,Ⅲ7在出生前,为确定其是否患亨廷顿舞蹈症,可用基因诊断的手段来进行产前诊断.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思路之一是特异性降解由突变体基因合成的mRNA,从而阻止基因表达中的翻译环节.
(4)若Ⅲ代中某个体基因型为HHh,研究发现其原因为染色体变异,则该变异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可能导致该个体的基因型为H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的时期是哪个时期?(  )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分子含有C、H、O、N、P、S六种元素
D.ATP转变成ADP的过程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线粒体的功能由其中的约1000种蛋白质来执行.如图是真核细胞中线粒体蛋白X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图解,导肽(一般含10~80个氨基酸残基)是该蛋白质一端的肽段,在引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
注:①Hsp:热休克蛋白,按照分子的大小分为Hsp70,Hsp60等.

(1)组成线粒体前体蛋白X的肽链中,N端特指的是含有游离的-NH2一端,则肽链的另外一端应该含有的化学基团是-COOH(羧基).
(2)线粒体前体蛋白X是由细胞结构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合成,合成部位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据图可知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是与蛋白质的解折叠及重新折叠有关.
(3)据研究,线粒体内的DNA也参与线粒体中许多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填“自主性”“半自主性”或“无自主性”)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池塘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得比较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蓝藻种群数量的变化所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其调查所得的数据反映的是蓝藻种群数量的种群密度(填种群特征).
(2)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原因是水体中分解者(或微生物)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藻类提供N、P等无机盐.
(3)藻类大量繁殖一段时间后,部分鱼类死亡,死亡的时间往往发生在凌晨,原因是此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类的DC(树突状细胞)内存在一类叫做SAMHD1的磷酸水解酶蛋白.研究者通过向DC内部导入一类HIV-2/SIV分泌的Vpx蛋白(可以促使SAMHD1结构改变与水解),成功诱导了DC的HIV-1感染效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都有控制SAMHD1合成的基因
B.SAMHD1与控制它合成的基因都含有C、H、O、N、P
C.HIV对宿主细胞有专一性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SAMHD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其酶活性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用新鲜酸奶为实验材料初步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15%的脱脂乳而不透明,乳酸菌能分解利用培养基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除乳酸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琼脂.
(2)推测培养基中加入脱脂乳的作用是乳酸菌的(初步)鉴定,为乳酸菌提供N源等各种营养物质.
(3)分离纯化如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梯度稀释时应该用无菌水对酸奶进行稀释.
(4)分离纯化如果用平板划线法,首次划线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杂菌污染,为保证得到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操作时必须做到
①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
③从第二次开始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划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细胞代谢紊乱B.PH偏离正常范围
C.渗透压下降D.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