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某植株体细胞分裂,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DNA数目加倍
B.图②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减数分裂,此细胞产生Aa精子的几率是0
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一定代表的是卵细胞
D.图②、③所示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分别对应于图④的BC、DE段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TP中的“A”是组成RNA的单体 | |
B. | 放能反应往往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 |
C. |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 | |
D. | 光反应生成的ATP可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2月模块诊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C.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家系中甲病(相关基因A、a)和乙病(相关基因B、b) 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Ⅳ-2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染色体组成均正常,请据图回答:
(1)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_,Ⅱ-5的基因型为___ _____。
(2)若Ⅱ-3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Ⅲ-1与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若Ⅲ-2与Ⅲ-3再生一个染色体正常的孩子Ⅳ-3,Ⅳ-3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Ⅳ-2性染色体异常的来源原因可能是Ⅲ-3产生了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异常卵细胞,这种异常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
(3)调查发现,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若Ⅳ-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正常子女中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 )
A.4个、1个和4种、1种
B.4个、4个和4种、4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原核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和细胞壁 B.细胞膜和核膜
C.细胞膜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温觉和冷觉感受器广泛的分布于皮肤、内脏等处 | |
B. | 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排汗量增加的同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减少 | |
C. | 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的产热,主要来源是骨骼肌的收缩 | |
D. |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的颤栗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