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在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
①西瓜汁②油菜子③花生种子④梨⑤菠菜叶⑥豆浆⑦鸡蛋清.
A.④①⑥B.⑤②⑦C.①②⑥D.④③⑥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 解:①西瓜汁有颜色,会干扰实验颜色观察,不适合;②油菜籽有颜色,会干扰实验颜色观察;③花生种子近白色,适宜脂肪实验材料;④梨颜色近白色,适合还原糖实验材料;⑤菠菜有颜色,不适合做材料;⑥豆浆近白色,适宜蛋白质实验材料;⑦鸡蛋清近白色,适宜蛋白质实验材料.
故选:D.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题,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且每个DNA分子双链被32P标记.图乙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2个四分体
B.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时期只有AB段和BC段
C.图甲细胞着丝粒位于赤道面位置,且处于图乙中BC段
D.图甲细胞放入无32P标记的环境中连续分裂2次后,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两个时期图,据图分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都有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交叉互换造成的
B.甲、乙两图都有可能代表次级精母细胞
C.甲、乙两图不可能都能代表次级卵母细胞
D.甲、乙两图形成的子细胞都要经过变形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B膜外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持续兴奋.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收缩/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收缩/不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同一生物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构成生物体的物质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其中无机物又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样的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并且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 是某家族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图3表示图2家族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甲病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分析回答:

(1)从图1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或随着成年人年龄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呈现图1中的发病趋势的原因是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尝试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图1中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样本的选择还需注意随机取样,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4)图3中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4,已知图2中Ⅰ3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3所示细胞的A、C图可能在图2的Ⅰ1体内存在.
(5)图2中Ⅱ1的基因型为bbXAY,若已知个体U为患乙病女孩,则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