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对概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ABCD
概念图
1化学元素蛋白质有机物糖类
2大量元素激素蛋白质多糖
3微量元素胰岛素纤维素
A.AB.BC.CD.D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构成化合物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和脂质(脂肪、固醇和磷脂),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化学元素有很多,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是化学元素中还有生物体不需要的元素,所以1包括2和3,A正确;
B、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或固醇类等,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B错误;
C、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等,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N和P,主要用于合成(  )
①淀粉 ②葡萄糖 ③脂肪 ④磷脂 ⑤蛋白质 ⑥核酸.
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为植株繁殖的四种人工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单倍体植株通常的获取方式是花药离体培养.若图中单倍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A有4个染色体组,则③过程所用化学试剂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若想获得脱毒苗,应选用茎尖或芽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
(3)在C过程中获得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植株,应用物理诱变或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因为该组织具有很强分生能力.
(4)若要获得水稻的“人工种子”,则应选用图中的胚状体(顶芽、腋芽、不定芽)结构.
(5)若D过程获得的是白菜-甘蓝,②过程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离心、振动、电激(至少写出2个)等;经融合处理后,已经融合的细胞类型有3种(若融合的细胞只考虑两两融合). 要使原生质体融合成的细胞长出细胞壁,这一过程与哪些细胞器有关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通过D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技术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过程属于无性 生殖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图甲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有机物.
(2)图甲过程②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乙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3.0×107kJ.
(3)过程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4)由图甲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带有全球性的循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图乙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据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卜条依次放人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 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d
B.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位于b和a之间
C.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
D.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若f为高能化合物,则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O2
(2)h与i反应生成j的过程称为CO2固定,j与f、e反应称为C3还原.
(3)图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甲〜丁为四个细胞模式图(丁为蓝藻),对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只有细胞甲
B.甲、乙、丁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作为合成蛋白质场所的结构只分布在细胞甲、乙、丙图代表的生物
D.甲、乙的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丙、丁的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温度的实验组分别为甲组(65℃)、乙组(45℃)和丙组(25℃),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底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组实验中,该酶活性最高的是乙组.这说明酶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丙组温度提高20℃,那么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甲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甲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65℃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特性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10月份)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欲进行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发生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肝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NaCI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3% 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具有测距功能)等.

(要求与说明:对NaCl溶液的具体稀释过程、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细胞体积变化对计数的影响.绘制曲线时的细胞体积指细胞的平均体积.)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示意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与数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实验,怎样才能用肝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