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键的C:A=2:1

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解答 解: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中A和T的数目也相等,A正确;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两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C的数目为G的两倍,B正确;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对应链相应碱基为2:1:4:3,C正确;
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键的C:A=1:2,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⑥⑦ 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家族系谱图,3号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病为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甲病和乙病在遗传时遵循的规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Ⅰ2BbXaYⅢ9bbXaXa11BBXAY或BbXAY
(4)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frac{7}{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图甲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乙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蔗糖.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物质③是纤维素.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脱氧核糖.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乙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物质).
(4)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各种酶的催化功能不同是由其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人类的眼皮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有一对双眼皮夫妇,男方的母亲是单眼皮,女方的弟弟是单眼皮,但女方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  )
A.$\frac{2}{3}$B.$\frac{1}{2}$C.$\frac{1}{4}$D.$\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抗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1]核糖体,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2]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
(3)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需经吞噬细胞处理,大多数抗原经T细胞作递给
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4)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产生该物质的速度比初次侵入时快,产生量比初次设入时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男是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为XAY)其体内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肝细胞B.精原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D.精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的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
 ①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
 ②加缓冲液(mL)111
 ③加淀粉溶液(mL)111
 ④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
(2)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3)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白粒管颜色显著红粒管浅于(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是α-淀粉酶活性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