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1为某同学“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的实验装置.图2为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因素的实验结果,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可用于研究光强度、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是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传感器数值的变化量(或玻璃罩内C02的减少量)
表示,该数值小于(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该植物叶绿体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
(2)若利用图1内的植物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点样时,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滤纸条上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分离时,要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液面.

(3)图2中加入的呼吸底物为丙酮酸.呼吸底物的分解产物,除了释放到线粒体外的CO2,还有与特殊分子结合的氢和电子,并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终形成水.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或丙酮酸不足).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装置的自变量是台灯和水草的距离,即光照强度,装置中的温度计说明自变量还可以是温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即光合速率,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或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图2中,②过程加入ADP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据图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或温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即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传感器数值的变化量(或玻璃罩内C02的减少量)来表示.此数值为净光合速率,而植物叶绿体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所以该数值小于该植物叶绿体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
(2)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的液面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影响实验结果.
(3)图2中,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因此加入的底物应该是丙酮酸.丙酮酸的分解产物,除了释放到线粒体外的CO2,还有与特殊分子结合的氢和电子,并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终形成水.据图示可知,加入呼吸底物后,耗氧速率明显增加,故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底物不足.
故答案为:
(1)光强度、温度      二氧化碳传感器数值的变化量(或玻璃罩内C02的减少量)   小于
(2)高于   
(3)丙酮酸     氢和电子      呼吸底物不足(或丙酮酸不足)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测定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及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熟练识记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场所,理解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学会分析题图曲线的含义,应用相关知识并结合题图曲线分析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因素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经常使用抗菌素,会引起病菌向抗药性方向不断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B.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具有优良性状个体比例上升

D.环境变化越大,生物进化越快,若环境优良则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如表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纤维素粉5g
NaNO31g
Na2HPO4 7H2O1.2g
KH2PO40.9g
MgSO4•7H2O0.5g
KCl0.5g
酵母膏0.5g
水解酪素0.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会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原因是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有人为筛选到这样的微生物还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作用是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2)该配方是液体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具有,本培养基的主要碳源是纤维素,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
(3)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的原因是选择培养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繁殖被抑制可以起到“浓缩”作用.
(4)一同学在纯化该类生物时,发现涂布的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应该采取增大稀释倍数措施避免出现此现象.另一同学使用划线法分离纯化菌株,经一段时间培养,发现有的线上长满了菌,有的线上无菌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划线操作时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未从上一线末端开始划线导致长满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甲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图乙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断放大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间期,该过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2)图甲中的解旋酶作用于乙图中的8(用序号表示).
(3)图乙中1的中文名称是胞嘧啶,图中的4、5、6构成物质的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一个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4)7的各组成成分与RNA比较,一定不同的物质的标号是4和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 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 c 和 e 时,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量相等
B.a 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 c 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 e 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最简单的分子式是C2H5O2N
B.变性后的蛋白质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D.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
B.人体细胞中过程②⑤进行的场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TP
C.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D.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乙的d点表示.
(2)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内囊体薄膜流向叶绿体基质(或基粒向叶绿体基质).
(3)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丙图中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是f、h点.(用图中字母回答).
(4)由图丙可推知,该植物经过-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否(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μmol/(m2·s),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__________。

(3)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可被Cu2+置换,实验中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形成的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