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项目 | 重入侵区 | 轻入侵区 | 未入侵区 | |
植物 覆盖度 | 紫茎泽兰覆盖度(%) | 67.2 | 20.3 | 0 |
当地植物覆盖度(%) | 3.1 | 45.8 | 52.5 | |
土壤 微生物 | 总真菌数(×104个) | 17.9 | 5.8 | 8.3 |
固氮菌(×105个) | 4.4 | 2.9 | 2.2 | |
硝化细菌(×104个) | 8.7 | 7.8 | 7.2 | |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 NO3-(mg/kg) | 92.0 | 27.9 | 15.7 |
NH4+(mg/kg) | 53.0 | 15.3 | 5.3 | |
植物可吸收磷(mg/kg) | 8.7 | 3.4 | 2.6 | |
植物可吸收钾(mg/kg) | 351.0 | 241.5 | 302.8 |
分析 据表分析: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②根据紫茎泽兰未入侵区土壤和重入侵区的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说明紫茎泽兰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
解答 解:(1)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说明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光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鉴别和计数.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故答案为:
(1)密度 光
(2)固体 鉴别 计数
(3)①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作为分解者)
②促进
③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 反馈(正反馈)
(4)结构和功能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表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CO2变化量 (CO2㎎/100cm2叶•小时) |
0 | -4 |
1.0 | -2 |
2.0 | 0 |
3.0 | 2 |
4.0 | 4 |
5.0 | 6 |
6.0 | 8 |
7.0 | 10 |
8.0 | 12 |
9.0 | 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牲 | |
B. | 顶芽对油菜素甾醇的敏感性高于侧芽 | |
C. | 油菜素甾醇能抑制淀粉水解酶的合成 | |
D. | 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 | |
B. |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 |
C. |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 |
D. | 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遗传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 | |
B. | 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 | |
C. |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点 | |
D. | 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 |
B. |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 |
C. | 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 |
D. |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18O2探究有氧呼吸的个过程 | |
B. | 可用H332PO4验证线粒体是ATP合成的主要场所 | |
C. | 不能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逆转录过程 | |
D. | 不能用15N标记的DNA研究其复制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上期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