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I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黄胚乳基因(B)对白胚乳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A-和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和a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非糯性玉米植株,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直接通过_____________
方法加以区分。
(2)通过正反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正交:
A-a(♀) X aa(♂),反交 A-a(♂) X aa(♀)。若正交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交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则结论正确。
(3)以AAbb和aaBB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糯性黄胚乳植株让其自由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为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为母本杂交,请写出遗传图解。
II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较低,原因是赖氨酸合成过程中,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活性受细胞内赖氨酸浓度的影响。为此,有人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获得赖氨酸高产的玉米。请回答:
(1)将改造后的基因在体外大量扩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将改造后的基因导入玉米时,常用基因枪法,它与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的导入方法不同。一般情况下,导入目的基因后,是否可以稳定表达其遗传特性,还需要进行检测与鉴定,检测对象是______________,有时还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3)进行上述基因改造后的玉米体细胞,再通过_______________技术得到高产赖氨酸的玉米植株。
Ⅰ(1)显微镜下观色察染体结构
(2)非糯性:糯性=1:1 全为糯性
(3)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8:1
(4)遗传图解
Ⅱ(1)PCR技术 (2)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
(3)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试题分析:Ⅰ.(1)由于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2)由于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因此正交后代雌配子有A-和a两种,雄配子有a一种,后代有非糯性:糯性=1:1,反交后代雌配子有a一种,雄配子有a一种,故后代全为糯性。
(3)AAbb和aaBB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的糯性黄胚乳基因型为aaBB和aaBb,所占比例分别为1/3和2/3,自由交配后代aabb所占比例为2/3×2/3×1/4=1/9,aaB_所占比例为1—1/9=8/9,因此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8:1。
(4)Aa-Bb的个体作为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为母本杂交时,由于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因此花粉只有AB和Ab两种情况,比例为1:1,遗传图解见答案。
Ⅱ.(1)体外进行DNA复制的技术为PCR技术。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目的基因控制赖氨酸含量高的蛋白质合成后才能说明成功表达,故检测对象是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
(3)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后,必须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才能得到完整的植物个体。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A、B分别是两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C是相应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
(1)B图表示有丝分裂的 期,A所示生物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2)C图中ab段的变化是由于 ,df段的变化是由于 。
(3)在C图中能完整的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号码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图中恰好位于④内的三个氨基酸分别是(查密码子表)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后,与[ ]_______结合起来,进行_______过程,原料是_______。
(4)如本图所示,储存在______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最终传递给_____分子,并通过代谢得以表达。
密码子表:丙 氨 酸:GCC、GCU、GCA、GCG
甲硫氨酸:AUG
丝 氨 酸:UCC、UCU、UCA、UC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________细胞(动物还是植物)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______个DNA分子。
(4)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_______所示时期,图A中有 个姐妹染色单体。
(5)图B所处时期的最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着丝点与DNA数之比为1:1的图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的是图 。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 对同源染色体。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 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 ____。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Ⅰ(10分)下图表示温度、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和玫瑰拟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可分析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竞争优势。请分析回答。
(1)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证明: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是 _(用文字和箭头回答)。
(2)由图1可知,玫瑰拟衣藻和铜绿微囊藻两者在20℃时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的是_ 。
(3)图2为30℃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则:
①光照强度为630μmol?m-2?s-1时,限制玫瑰拟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②预测35℃时两种藻类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绘制相关曲线。
Ⅱ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严寒天气,主要保护丹霞地层、地貌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研究人员建构相应的保护区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实验。
(1)图1表示在未受干扰、受到干扰和遭到破坏三种情况下,保护区实验模型中黄腹锦鸡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区表示保护区实验模型在一般情况下或受到一定 的情况下,黄腹锦鸡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对该区的黄腹锦鸡进行保护,应该采取 措施。
(2)对保护区实验模型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能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种群之间的关系判断,b—c段甲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 主要植物类型 | 昆虫种类数 | 昆虫密度实验前 |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实验区 | 海蓬子 | 互花米草 | 47 | 20 | 14只/m2 | 2.3只/m2 |
对照区 | 海蓬子 | 海蓬子 | 47 | 40 | 13只/m2 | 11只/m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