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拟核区有DNA分子
D.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 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异常增大
D.丙型突变体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B.核酸大部分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有丝分裂中期核基因能够发生转录和翻译
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 ]中填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
(2)图中[3] 主要由蛋白质和 组成;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结构3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镜下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 。
(3)组成“3”的蛋白质是在 合成的,可通过 (填名称)进入细胞核内;细胞核中 (填“DNA”或“RNA”)也可通过上述结构进入细胞质,但都需要消耗能量。
(4)若图示为人的胰岛B细胞的一部分,则该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结构“3”中,此外在 (填细胞器)中也有少量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植物的高茎和矮茎、花腋生和顶生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D、d和E、e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该种植物四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1)该植物的高茎和矮茎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花的腋生和顶生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
(2)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
(3)实验3与实验2子代中的高茎腋生杂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实验1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号码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________种,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和组成密码子的碱基种类分别有 ________、 ________。
(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后,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4)密码子共有64种,起始密码子2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终止密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编码氨基酸,只是终止信号;反密码子有_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是已知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
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图2中,若生产者有10000 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 kg
D.图2中的戊、丁分别属于图1中的A和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究小麦20°C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B.a点时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