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以下有关腐乳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毛霉摄入豆腐中的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腐乳制作过程中,从上向下,逐层增加盐量
C.加入卤汤后,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封瓶,并用胶条密封
D.腐乳制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卤汤中加酒来达到抑菌的目的

分析 腐乳的制作:
1、原理:
(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流程:

3、注意的问题:
(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
①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
②消毒: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③接种: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
(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

解答 解:A、毛霉合成蛋白酶,加盐腌制时会浸提出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进而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错误;
B、腐乳制作过程中,从下向上,逐层增加盐量,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B错误;
C、加入卤汤后,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封瓶,并用胶条密封,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
D、腐乳制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加盐来达到抑菌的目的,同时香辛料和酒也可以抑菌,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酶在催化过程中不断被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素分子能反复作用于靶细胞,因此作用时间较长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腐乳发酵的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B.装瓶后豆腐上的毛霉继续生长繁殖
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D.料酒可以影响腐乳的风味和成熟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动物额人都是开放的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下丘脑感受到温度变化发送信息,会引起汗腺分泌增多,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2)当食物过咸,人体摄入的Na+过多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促进水的重吸收,来维持Na+浓度的平衡.
(3)当人体被某种病毒感染后,会引起体内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病.患病个体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给健康婴儿接种该病毒的疫苗,目的是使婴儿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再次感染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更有效地防御了病毒对机体的危害.
(4)在以上的调节过程中,都会有信息分子的参与,如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这些信息分子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绾,体温迅速上升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如,水的重吸收增加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等位基因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与硝化细菌中过程①的场所相同
B.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分子中
C.洋葱和蓝藻细胞的过程②都发生在叶绿体中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我市是中国茶树起源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饮的老荫茶并非来自茶树,其实是“豹皮樟”的芽孢、花蕾、嫩梢、叶片.图1是豹皮樟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图中A-E代表相应的物质,1-4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图2为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豹皮樟叶片光合速率以及气孔开度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化合物(C5)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图1中过程3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物质A和(CH2O)可用于同一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这两种物质参与该反应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为证明CO2中的C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可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探究.
(2)由图2可知,在这两种光照强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豹皮樟叶片光合速率都下降(填“升高”或“下降”).结合图2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豹皮樟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导致CO2的吸收量减少;由此推知,高温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3)在适当增强光照强度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1中的C3的含量减少(填“增加”或“减少”),理由是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增强,C3的还原增强而生成基本不变.将豹皮樟某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强度的光照射6h后,若在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U和MV(单位:mg),则该豹皮樟细胞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frac{{M}_{V}-{M}_{U}}{6}$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