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引起染色体动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a.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b.实验材料、用具:长出了根和叶的洋葱、相差显微镜(能观察活体细胞的生长、运动、增殖情况及细微结构)、切片机(能够将生物组织切成很多很薄的切片)、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清水、吸水纸、染色剂(其浓度不影响细胞活性)、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提示:秋水仙素的作用速度非常快,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作用的即时效果可以在相差显微镜下看到)
(1)实验原理:
 

(2)方法步骤:
①切取洋葱根尖2~3mm数根,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和B,用切片机将每根洋葱的根尖纵切成薄片,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②A组: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少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
 
中.
B组: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
 

 
,并记录结果.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预测结果相应结论
①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专题:
分析:本实验的原理:在正常细胞中,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子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一现象在相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秋水仙素能够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不存在纺锤丝,在相差显微镜下看不到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的移动.故 在实验操作时可利用秋水仙素和清水分别处理洋葱根尖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来探究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的关系.若在两种操作中染色体在分裂后期运动情况相同,则说明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无关,若不相同,则说明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解答: 解:(1)实验原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体)的形成;对细胞染色后,可以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运动
(2)方法步骤:
①切取洋葱根尖2~3 mm数根,平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和B,用切片机将每根洋葱的根尖纵切成薄片,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②在A组盖玻片的一侧滴上少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秋水仙素溶液中;B组盖玻片的一侧滴上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清水中
③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无关;
②如果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A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故答案为:
(1)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体)的形成;对细胞染色后,可以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运动
(2)②秋水仙素溶液  等量清水  标本浸润在清水中
③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
(3)①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无关
②如果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A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的修订能力,考生要能够明确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力得到加强,请看如图回答问题:
(1)由图示来看,植物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是
 

(2)冬季来临的过程中,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呼吸减弱,利于抗寒的原因是
 
消耗减少,利于
 
积累而使
 
浓度增加.
(4)在九月至十二月上旬,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断
 
,新陈代谢不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Ⅲ和Ⅴ称为
 

(3)决定氨基酸种类的编号是
 

(4)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个分子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称为
 
.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5)胰岛素是一种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胰岛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反射弧中的
 
,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
 
有阻断作用.
(4)兴奋在在Z处的传递是
 
向的.请对此作出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约有109个果蝇的群体,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A、2×109
B、2×108
C、2×107
D、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荠菜(2n=32)是一年生植物,果实的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两种纯合类型的荠菜杂交,F1全是三角形,用F1与纯合卵圆形品种做了如下2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F1×卵圆形,F2中三角形:卵圆形=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三角形:卵圆形=15: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荠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三角形的基因型为
 
,卵圆形的基因型成为
 

(3)让实验l得到的F2全部植株继续与卵圆形品种杂交,则理论上,F3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4)个别荠菜植株的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会缺失一条,这种植株称为单体,荠菜单体具有正常的生活力和一定的繁殖能力.这种单体植株是由正常配子与染色体数为
 
条的异常配子结合发育形成的.请分析这种异常配子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10℃、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随机均分成
 
组,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绘制曲线图如下;
(2)据图分析实验结果:
 
的温度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
 
,表明果皮内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是
 

(3)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4)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5)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细胞内由被膜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细胞内吞过程中,细胞吞入的物质首先被细胞膜上的
 
识别,细胞膜内陷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内含多种水解酶的乙融合形成甲,内吞物被消化.乙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能够分解细胞内的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图中戊表示核糖体,则在其内进行的过程称为
 
,形成的产物需要在
 
(填图示符号)中进一步加工修饰才能具有生物活性.
(3)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丁→丙方向的“货物”运输.请举出两种需要经过小泡COPⅡ和a过程运输的物质
 

(4)若定位在丁中的某些蛋白错误掺入丙,图中的
 
可以实现这些蛋白的回收.
(5)细胞中被膜小泡等膜结构融合的基础是
 
.被膜小泡的运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途径是(  )
A、来自饮水、食物
B、来自饮水、物质代谢
C、来自饮水、食物和物质代谢
D、来自食物、物质代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