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水和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小组学生观察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大麦田的各种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大麦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农田中,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总和,称为生物群落。请依据调查情况,表示出该农田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3)为便于观察大麦的生长,进行盆栽,但却因浇水太多造成根部腐烂,叶子萎蔫、干枯。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解释,可以表示为如下图解:
①图解中E代表蛋白质等有机物,则D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G是指根细胞产生的 。
②对上述症状除了排水外,还用吹风机保持生长环境干燥,该措施的重要意义之一,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图解中a代表 作用。按照该图解的思路,写出三种必需矿质元素及其各自参与合成的b的名称: 。
(4)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两者的种子均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根部的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的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各一株分成两A、B组;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B组用培养过大麦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两组培养液等量;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组狗尾草的生长状况。
该实验能否证明假设一定成立?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图表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 ,从高等生物新陈代谢角度看,完成a、b过程的细胞器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如果图中g过程是不可逆的,则该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器官)
中,促进g过程的激素是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80—120mg/Dl,血糖平衡
的神经调节中枢在 。
(3)图中d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I生理过程的场所是 。
(4)在生态系统成分中,能够完成c过程的有 。
Ⅱ.科研人员发现: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来自胃内某些物质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该物质会刺激十二指肠产生某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胰腺,能促进胰液的分泌。究竟是胃内的何种物质刺激了十二指肠产生分泌物,从而引起胰液的分泌呢?请回答以下探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1)分析胃的内容物成分,发现其中含有:被消化的食物、盐酸和 。
(2)取6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饥饿两天并 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只。
(3)分别向A、B、C三组小鼠的 内注入等量的上述三种成分。
(4)观察 ,分析并得出结论。实验预测及结论:(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
(1)退耕还林后由于______________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其中所有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都增加。
(2)甲、乙、丙种群问为____________关系,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
(3)据上图综合分析,该稳定的生态系统至少有________个种群。
(4)人们研究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杂草丁和戊时,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时它们都生长良好,若混合种植,则丁正常生长,戊明显矮小。人们设想“根部产生的分泌物抑制了戊的生长”。他们用完全培养液(A液)和已培养过丁的完全培养液(B液)做了以下实验:把长势相同的________幼苗分为①、②两组,每组各20株;①组用A液培养,②组用B液培养;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②组幼苗的生长情况明显不如①组。由此得出结论:丁根部产生的分泌物抑制了戊的生长。
请分析上述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