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哪一段?_______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________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

【答案】动物 12 6 03 DNA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1中的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

1)由于图1中的A图细胞中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中期图。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12段,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后为12条,所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6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03,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4)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和DNA,所以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所示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

B. 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

C. 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遗传物质中有4

D. 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碗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 9:3:3:1 B. 3:1:3:1 C. l:1:1:1 D. 2: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下列对图1、图2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

B. 一段时间后,两种草履虫数量均不再增长是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的限制

C. 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表明两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D. 测定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取样时应混匀培养液,然后随机取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人口中成人患病率是8.5%,主要分为I型、II型、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多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________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________,引起________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降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视力损伤和神经性病变。从免疫学的角度看,I型糖尿病属于一种________病。

(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患者脑部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海马区,表现为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为探究DD 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者设计了两组实验:第一组是观察比较各组鼠的自主活动情况;第二组是对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每日1次,连续4天,于第28日进行水迷宫实验,记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逃避潜伏期”是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找到平台花费的时间,可作为记忆力水平的指标)。

①研究者设计了4组实验,其中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___(用表中分组序号表示)。

②实验分别测定了四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情况和逃避潜伏期,结果见表1、表2。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________;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D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________。据此可推测,DD大鼠_______,导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

③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用________(仪器)可检测各组大鼠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凋亡)数量,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一致,则可由此推测,糖尿病会加重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最终发展成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减少糖尿病对人体带来的长期继发性影响和相应的危害,请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提出一条除严格控制血糖以外的、合理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DDT是一种有机氯农药,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具有杀虫谱广、药效强劲持久、生产简单、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到1945年随着它的使用面积增大,蚊、蝇、虱等明显减少,有效防止了整个欧洲斑疹、伤寒病的流行,并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病的传播。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出DDT对生态系统的负面效应,科学家对DDT的争议开始增加,随后的三四十年许多科学家开始关注DDT对人类和动物的不利影响。截止到2005年5月已有151个国家或组织签署了禁用DDT公约,其中有98个国家或组织已正式批准该公约。

(1)据调查,疟疾的主要传播者是按蚊,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人体而寄生在人体内,引发疟疾。非洲湿热的环境十分利于按蚊的生存。

①在自然状况下,直接影响按蚊种群密度的特征是________

②1996年南非等一些非洲国家尝试用环境危害较低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取代DDT,但随后爆发了几次疟疾流行。2000年南非重新开始使用DDT。根据图显示的数据分析,在DDT重新使用前后,非洲疟疾流行的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2)由于DDT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毒性,而且历史用量多达200万吨以上,虽然禁用已有40多年,仍然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

①表中所示结果显示,DDT可以沿________累积,此现象称为_______

②根据表中各类生物体内DDT聚集量推测,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最可能的是_______

③鲫鱼、乌鳢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该生态系统除表中所示成分外,还应有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④物质循环是在________之间进行。自DDT使用至今,地球各处几乎都发现有DDT的累积,这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性相关。

(3)目前在DDT的使用问题上,一方面环境学家要求全面禁用DDT,而另一方面疾病控制学家则主张使用DDT。请你根据上述资料,提出关于如何使用DDT的观点及可采取的防控措施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若政策允许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这两个孩子都正常的概率是(

A.1/2B.1/4C.1/8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 分裂中期,出现赤道面,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C.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为两个,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分裂末期,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人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