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下图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形成的囊泡内的物质是分泌蛋白,该过程可描述为:首先氨基酸在 上合成链状结构,经内质网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转运给 再加工修饰形成成熟蛋白。用3H标记的氨基酸,在图中细胞
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写序号)。
(2)囊泡定向转移的过程 (是或否)消耗能量;“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 ,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 。
(3)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 。
(4)神经递质释放的关键步骤是突触小泡(囊泡)与 的融合过程。有一种水母发光蛋白,它与钙离子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将水母发光蛋白注入枪乌贼巨轴突内,观察发现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荧光增强,随后检测到神经递质放到突触间隙。据此可推测, 可以启动神经递质的释放。
(5)效应B细胞内膜系统中,通过囊泡向体液释放的物质是 。
(18分)
(1)核糖体(1分) 高尔基体(1分) ③⑥⑤①
(2)否 胞吐 不需载体,主要运输对象是大分子(拓展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蛋白质(糖蛋白) (4)突触前膜(细胞膜) 钙离子 (5)抗体
解析试题分析:①细胞膜、②溶酶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⑤高尔基体、⑥内质网,a胞吐、b胞吞。
(1)分泌蛋白先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初步加工,然后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运输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处进行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再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运输到细胞膜处,通过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以胞吐的形成分泌到细胞外,所以若用3H标记的氨基酸,在图中细胞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③⑥⑤①。(2)(2)细胞内囊泡的运动不需要能量。A为胞吐,胞吐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且主要运输的是分子物质;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3)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物质蛋白质(糖蛋白)。(4)神经递质释放为胞吐,其的关键步骤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细胞膜的一部分)的融合。有一种水母发光蛋白,它与钙离子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将水母发光蛋白注入枪乌贼巨轴突内,观察发现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荧光增强,随后检测到神经递质放到突触间隙。据此可推测,钙离子可以启动神经递质的释放。(5)效应T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结合图示及获取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以下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图像和曲线图,根据图像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①表示某植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体细胞,该细胞分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该生物为__________倍体。
(2)若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细胞内的一个细胞,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有___________染色单体。
(3)①②③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对应于曲线④中BC段的有__________。
(4)曲线④中处于AB段的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无机磷浓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去上清液,藻细胞用无磷BG11培养基洗3次,转入无磷BG11培养基培养10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BG11培养基(磷的浓度为0.00、0.05、0.50、1.00mg/L)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束丝藻叶绿素a的含量和培养12d的束丝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每克干重每分钟光合放氧量。结果如以下曲线。分析回答:
图1 不同磷浓度下束丝藻的叶绿素a含量
图2 束丝藻在不同磷浓度下的光合放氧曲线
(1)该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__。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曲线表明了束丝藻的光合速率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从发展趋势看,如果继续提高培养液磷浓度,束丝藻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请推测,在缺磷培养液中培养时,束丝藻中的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磷元素的缺乏影响束丝藻的光合作用,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的作用,形成了________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右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_。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按实验三画出结果C 并用有关文字说明。
(2)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________作用。若用15N标记DNA的细菌,在含14N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 min过程中,15N标记的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哺乳动物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精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其对应精子细胞的(3分)
⑤________,来源于_________;⑦________,来自____;⑧________,来自_____。
(2)请回答下列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有关的问题:
①精子的顶体内含有的________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____________。
②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若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菊花茎尖离体培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菊花茎尖培养成植物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通过______分裂来完成。在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其中应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_。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给予一定光照,其目的是______。要促进茎尖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和_______两类激素。
(3)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脱分化和再分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还需要维持一定的外界条件,一是要有适宜的_________,二是要__________。否则植物组织培养就不能成功。
(4)这样培养成的试管苗的基因型是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自然环境因泥石流而遭到破坏,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图1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曲线所示在a点之前种群数量的变化为 增长。在a~d时间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在______点,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_。
(2)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1=D1+D2 |
B.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A2+B2+C2) |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 |
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