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酶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代表酶,乙代表底物B.该过程甲会发生可逆性形变
C.甲-乙复合物的形成加快反应速度D.该反应速率与乙的浓度无关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酶,乙为反应物.

解答 解:A、图中甲在反应前后不变,代表酶,乙代表底物,A正确;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酶会发生可逆性形变,B正确;
C、酶具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反应速度,C正确;
D、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底物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
A.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作用
B.作为主要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D.包括DNA和RNA,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1
氧浓度(%)abcd
产生CO2的量9mol12.5mol15mol30mol
产生酒精的量9mol6.5mol6mol0mol
(1)只进行无氧呼吸是a;只进行有氧呼吸是d;
(2)氧气浓度为b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mol.
(3)生成的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检测.
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浓度的淀粉糊溶液中,先在30℃条件下通气培养6h,等菌体繁殖到一定数量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4)通气培养可使酵母菌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有利于繁殖.
(5)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根据实测其产生的酒精和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摩尔数的相对值)精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在氧浓度为e时,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比例为60%.试述氧气浓度由0到g时,CO2和酒精相对值变化的原因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有些大分子物质能通过核孔,但进入细胞核的大分子物质不会运往核仁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黄色玉米粒白色玉米粒
587196
0823
41238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白粒,判断的理由是由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黄:白≈3:1,其中占$\frac{1}{4}$的为隐性性状.
(2)要完成实验三,在花蕾期对B植株实行套袋处理.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植株B的基因型为gg,实验一中,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Gg、GG,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frac{2}{3}$.
(4)为了验证该批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是:将该批黄色玉米籽粒单独隔离种植,待其自交结穗后看穗轴上玉米籽粒的颜色是否会出现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C.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D.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湿地从岸边到近水边的区域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请回答相关问题:

(1)随着环境交化.该湿地陆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灌木和乔木,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逐渐提高.
( 2 )湿地不同区域的物种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湿地核心内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且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
(3)如图一表示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该图中AD(城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图二为该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人量.f 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最.则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有时有照光(固定的光照强度),有时则是处于完全黑暗中,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在20和30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作用.在第40分钟时,植物(有/没有)光照,你的判断理由是因为在该时段,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9-150+18+35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B(A.15-35/B.40-60)分钟时间段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9×103 ppm/小时.
(5)该植物在某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者之间存在以下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C回答:
①物质物质d表示CO2,过程丙进行的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②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甲丙丁戊.
(6)有些植物的部分细胞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分析下列三者含有的能量大小关系:1mol葡萄糖>2mol丙酮酸<2mol乳酸(>、<、=).
(7)已知生长素在X、Y两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生长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且X浓度促进作用明显大于Y浓度,又已知X浓度不是最适浓度,假设最适浓度为Z,则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有4种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