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B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B.在甲乙两图的C中均会发生有氧呼吸
C.在有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含碳元素总量最多的生物成分是图乙中的A
D.若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使图甲中的A液减少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树德协进中学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B.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
C.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没有给予充足的光照
D.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树德协进中学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 )
A.重铬酸钾 B.MnO2 C.斐林试剂 D.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入学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1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 ,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 。
(2)若某外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填“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该外生物增长曲线呈 型。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入学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二第二学期入学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吉林长春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图示过程最可能表示的是某种抗原首次侵入机体时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HIV主要攻击细胞②,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5分)在冬季培育蔬菜的密闭温室中研究人员测得室内24小时CO2浓度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EF段CO2浓度没有变化,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呼吸作用速率;若在E点适当通风,光合作用速率将会 。
(2)BC段CO2浓度明显上升,其原因是此时段植物细胞没有进行 作用;CD段CO2浓度增加缓慢的原因是温室内温度下降导致 。
(3)24小时中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时段在 段。(填写图中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