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神经突触后膜的小电位可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研究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如图1)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
①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长);
②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短);
③给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
④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
记录每组实验中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只有④产生动作电位.
请回答:

(1)实验预测:参照①②将③④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画在以下如图2坐标系中.
 

(2)实验分析:②中突触后膜小电位
 
(能/不能)传播,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离子通道开放增多,导致电位变化增大.
(3)若刺激神经元的C处,
 
(能/不能)在AB上测到电位变化.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专题:
分析:据图分析:连续两个刺激的间隔越短,小电位叠加效应越明显,多个小电位叠加可能引发动作电位.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根据可以推知,给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电位会有小的波动,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时,电位会有与A连续两个刺激大致相当的动物变化.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会出现小电位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所以曲线图如答案所示.
(2)由于②中突触后膜没有产生兴奋,所以②中突触后膜小电位不能传播,产生动作电位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据图分析,A、B神经元是突触前神经元,C是突触后神经元,所以刺激神经元的C处不能在A、B上测到电位变化.

故答案为:
(1) 
(2)不能    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钠/Na/Na+
(3)不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即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在生物体内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物内不存在O2从细胞扩散到内环境的过程
B、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
C、动物体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不能释放葡萄糖
D、生长素只能从高浓度一端向低浓度一端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能产生CO2
B、种子淹水过久,会由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均能产生ATP
D、葡萄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酿成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阿霉素能与DNA稳定结合,阻碍DNA解旋,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但临床上发现它可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引起患者心脏功能障碍.
(1)阿霉素能抑制癌细胞增殖,最可能是抑制了其过程
 
.细脆凋亡是由
 
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l,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细胞中形成FDP的场所是
 
.临床上发现,FDP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澍功能,为探究FDP对阿霉素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将心肌细胞在以下三种条件下培养.甲组:适宜培养液;乙组:适宜培养液+阿霉素;丙组:适宜培养液+FDP+阿霉素.一定时间后,统计心肌细胞的捌亡率.
甲组与
 
组对照,可以验证阿霉素是否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请依据推论,填写对乙组与丙组的结果预测,
 
则FDP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则FDP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不具抑制作用.
(3)研究人员还做了将心肌细胞放在下列条件中培养:适宜培养液+1,6一二磷酸果糖(FDP),其目的是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通过诱导手段,强迫几个“转录因子”对应的基因高水平表达,使高度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一种新型多能干细胞F-class细胞,该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是研究疾病和开发药物的理想干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录因子”的化学本质是
 
,其合成场所是
 
,其合成后穿过
 
层磷脂分子影响其他各种基因的表达.
(2)F-class细胞
 
(是/否)具有细胞周期.
(3)“转录因子”对应的基因高水平表达,使高度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F-class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4)借助该技术,利用白血病患者正常体细胞诱导形成F-class细胞,再分化成骨髓干细胞之后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现象,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中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湿地类型线虫属丰富度土层深度(cm)植物寄生线虫(条/100g干土)腐食线虫(条/100g干土)食细菌线虫(条/100g干土)
碱蓬群落190-10931512
10-2014210
柳群落180-10891928
10-2021015
白茅群落240-105989271
10-2016397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
 
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
 
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
 
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
 
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
 
(cm)②深层土壤中
 
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
 
,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
 
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鱼苗较大时放养雏鸭,可进一步提高经济生态效益.鱼和鸭的食物来源包括稻田中的各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落到水中的卷叶螟等水稻害虫.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该稻田生态系统时还需要考虑投放的鱼鸭数量,这运用了
 
生态工程原理.
(2)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而放养雏鸭既可防治稻田害虫,还可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减少
 

(3)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田放养鱼鸭增加了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程度,从而加快了该生态系统
 
的速率.
(4)补充完成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  )
A、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C、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
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序号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花生叶子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
 
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且使染色体的DNA与
 
相分离,便于染色;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