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 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 人类可以局部的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互利共生
B.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NA为链状
C.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
D.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所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B.a、b、c细胞均来自异养生物,而d细胞来自自养生物
C.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只有a、b、d细胞
D.a、b、c、d细胞都有两种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 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
A.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叶绿体分离出类囊体膜并给予光照,发现能使DCPIP(二氯酚靛酚)溶液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同时有氧气释放。此实验证明
A.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02和还原性物质
B.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C.光合作用的产物O2来自H20,而不是CO2
D.类囊体上的光反应能产生O2,而暗反应使DCPIP被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据图可知: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的依次为Ⅰ、Ⅱ、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揭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图2中,甲、乙两种群密度由于______________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统计发现:图1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中,还有200 J/cm2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_________J/cm2,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据图还可推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
(4)图2中,乙种群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_________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
(5)当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实施了“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逐渐变为森林。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调查发现,该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
B.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
C.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