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D头.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B、C.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1.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C.
A.a×8n-1     B.a×8n+1       C.a×8n   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C曲线.

分析 1、图1中甲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乙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属于稳定性.
2、图2中,A表示J型曲线,C表示S型曲线.
3、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解答 解:(1)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根据计算公式N:32=30:10可解得N=96个,故选D.
(2)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没有明显变化,故选BC.
(3)图示坐标图显示,甲有众多的幼年个体,乙的各个月龄个体数量相当,所以甲草原的田鼠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属于稳定型,故草原的田鼠种群增长更快,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该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其中雌鼠有$\frac{a}{2}$,头,由于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l,因此亲代产生的子代数为$\frac{a}{2}$×16=8a,则第二代产生的子代数为82a,因此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a×8n.故选:C.
(5)由于笼子的大小是一定的,这就限制了种群的K值,因此该种群将呈现为“S”型曲线,即为图中的曲线C.
故答案为:
(1)D
(2)B、C
(3)乙   稳定型   甲  增长型
(4)C
(5)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解答(4)的关键是从简答到复杂进行分析,明确只有雌鼠能够产生后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有(  )
①大肠杆菌 ②噬菌体 ③醋酸杆菌 ④受精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Ⅱ染色体有3条,故该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待检测的物质使用试剂呈现颜色
A苹果中的还原糖苏丹Ⅲ染液橘黄
B马铃薯中的淀粉双缩脲试剂紫色
C 蛋白质裴林试剂砖红色
D脂质苏丹Ⅳ染液红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作用于突触1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导致后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引起b兴奋.
(2)当刺激a引起b电位变化时,c上不能(能/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而刺激c引起反射时,a上能(能/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中的五个细胞是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及核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由图1判断该动物为雌性.
(2)A细胞有8条染色体,有8个DNA分子.
(3)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有4条.
(4)B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极体,含同源染色体有0条.
(5)图2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B.
(6)图1中的D细胞相当于图2中的区间是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每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有20种,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
B.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氮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C.蛋白质和DNA分子均具有热变性,但蛋白质的热变性是不可逆的
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淀粉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一⑦细胞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完成
C.图甲①一⑦细胞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图乙中m>n,de<ac,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甲病由A、a控制,乙病由B、b控制)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回答:
①Ⅱ-5在甲病方面的基因型是AA.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frac{1}{36}$,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