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小于81只 | B. | 大于81只 | C. | 小于161只 | D. | 大于161只 |
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解答 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2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2只,因此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是小于162÷2=81只.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标记重捕法中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考生要能够识记计算的相关公式,利用题中所给数据代入计算即可;特别注意题中提出“方圆为2hm2的草场”,由于要求计算“种群密度”,因此切记计算结果除以面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10mL量筒 | |
B. |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高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 |
C. |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 |
D. | 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3:2:1 | B. | 49:14:1 | C. | 1:2:1 | D. | 9:6: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 |
B. |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
C. | 着丝点的分裂和赤道板的出现 | |
D. |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D共同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 |
B. | 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膜上,物质D的种类与正常细胞完全相同 | |
C. | 若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K+以a方式进入细胞 | |
D. | 若是胰腺细胞膜,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胰蛋白酶以d方式分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