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类毒素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Ⅰ.(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5种氨基酸组成,有4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4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的位置分别位于两条肽链两端.
Ⅱ.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在变性过程中肽键是否因此而断裂呢?请设计一个验证“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的实验.
材料用具:0.01g•mL-1的CuSO4的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0.1g•mL-1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蛋清液、清水、酒精灯、试管、滴管等必备用品.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呈紫色.如果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仍呈紫色,即可证明肽键没有断裂.
(2)方法步骤:a.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清液.
b.对A试管进行加热,使蛋清变性;B试管不加热.
c.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ml0.1g•mL-1的NaOH溶液,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入4滴0.01g•mL-1的CuSO4溶液,摇匀.
d.观察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预期结果:A、B试管中均出现紫色反应.
(4)实验结论:蛋白质在加热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为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该部分含有5个氨基酸分子,且这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CH3、-CH2-C6H5、-CH2-CH(CH32
2、实验设计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已知该实验过程是加热变性情况,所以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其他条件都保证相同,蛋白质鉴定过程要注意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顺序,最后通过颜色反应比较两个试管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解答 解:Ⅰ、(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2)高温可破坏肉毒类毒素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活.
(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片段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这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CH3、-CH2-C6H5、-CH2-CH(CH32)脱水缩合形成.5个氨基酸会脱去4分子的水,形成4个肽键.
(4)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每个亚单位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一种生物大分子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
Ⅱ、(2)根据实验设计原则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蛋清液(对照原则);
②对A试管加热,使蛋清变性,B试管不加热(单一变量原则);
③冷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1mL0.1g/mL 的 NaOH 溶液,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入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摇匀3A、B 试管均变紫.
④观察两试管的颜色变化.
(3)预期结果:A、B 试管均变紫.
故答案为:
Ⅰ.(1)蛋白质

(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5   4   4      
(4)2  2   两条肽链两端
Ⅱ.(2)a.等量的蛋清液         b.进行加热; 不加热
c.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ml 0.1 g•mL-1的NaOH溶液,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入4滴0.01 g•mL-1的CuSO4溶液,摇匀
(3)A、B试管中均出现紫色反应

点评 本题结合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B.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

C.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D.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功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B.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生物体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某人在沙漠中多日滴水未进,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内环境渗透压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扩散.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有关渗透作用的探究实验.如图为他们设置的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半透膜没有).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上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X(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质壁分离.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脂肪的叙述中,揭示其化学组成上区别于糖类的主要特点是(  )
A.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分子中C、H原子所占比例高
C.分子中O的数量比C、H多D.脂肪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图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为下丘脑
B.该图若表示人体内环境交换物质的过程,则A为血浆
C.该图若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则B为生产者
D.该图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则C为异养型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个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一天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l,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测气体为氧气;该大棚内的蔬菜一天内是否积累有机物?是  F点的氧气含量高于A点(一天内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2)与它们各自的前一阶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减少、增加.
(3)对应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C、D,而对应图1中的DB段,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以上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4)大棚蔬菜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是在图1中的B点(用图中字母表示),若要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面是有关食醋制作的实验.请回答: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碘液(KI-I2溶液)(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
第二步: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第三步:用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是(是/否)需要消耗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D.细胞学说在修正中不断得到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