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
A. 质壁分离B. 自由扩散C. 协助扩散D. 主动运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法囊藻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的多细胞绿藻,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对法囊藻细胞内外部分离子浓度分析的结果。已知部分离子会影响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法囊藻细胞对离子吸收的差异很可能与细胞膜上的_____种类有关。
(2)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Na+和Ca2+进入细胞最可能采用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
(3)狐面鱼食用法囊藻后需要通过______作用分泌消化酶进而消化食物。
(4)在人工生态环境下培养法囊藻,培养液的pH逐渐降低,对此现象的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 双缩脲试剂 | 碘液 | 斐林试剂 |
甲 | + | ﹣ | ﹣ |
乙 | ﹣ | ++ | ﹣ |
甲、乙混合 | + | +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图2表示一天24 h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大棚内的CO2浓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____,此时细胞中能产生[H]的部位有___。图2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
(2)经过24 h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
(4)图1中限制N点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和____。N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5)若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弱
(6)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填序号)。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4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 图乙中,生长素浓度范围在F~A时促进生长,在A~D时抑制生长
C. 若图甲a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的B点,则c点对应浓度在F~E对应的浓度区间
D. 若图甲b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的F点,则d点对应浓度可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和个体
B.生物圈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元素和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曲线,其中纵坐标表示相关生理活动速率变化,横坐标表示相关物质浓度梯度。据图判断,以下不正确的是
A. 以某物质浓度为自变量测得该物质运输速率,则仍不能判断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B. 以能量为自变量测试某离子跨膜运输速率,可以肯定该离子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 以底物浓度为自变量测试某酶促反应速率,该实验过程酶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D. 以光照强度为自变量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则曲线拐点以后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