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
A.1 000B.2 000C.500D.无法确定

分析 DNA分子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在进行DNA的复制时,两条链发生解旋,分别以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所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链中,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母链,因此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 解: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则新形成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有32P(1000个碱基),一条链含31P(1000个碱基),所以新形成DNA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野生型豌豆可产生豌豆素,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X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品系甲X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二不遵循分离定律
C.实验一的F2中无豌豆素植株均为纯合子
D.实验二的F2中无豌豆素的杂合子占$\frac{10}{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
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AUG、CCC、ACC、GGG、GUA
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都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不含.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C.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有未注入DNA的噬菌体;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
(5)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2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新配置的斐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60℃恒温水浴锅),设计实验来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1)完成实验设计
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丙,丁代表试管标号,请在方格内填上”+”或“-”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
-+-
+--+
-+-
(2)补充实验步骤:
a 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b将溶液混匀,放在37℃恒温水浴中一段时间.
c取出试管,分别加入1ml新配置的斐林试剂,混匀,将试管60℃恒温水浴约2分钟.
d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结果预测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甲试管)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乙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是水;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场所Ⅰ是通过类囊体薄膜(结构)来增大膜面积的,酶1作用的部位是场所Ⅰ中的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场所Ⅱ是指细胞质基质.
(3)在场所Ⅲ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物质示综,则放射性最先出现在[](物质)中.E物质在场所Ⅲ的线粒体内膜生成.
(4)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是因为图中[]酒精(物质)的积累造成的.
(5)植物根尖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