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关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与基因工程中“转化”的实质相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
D.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细菌后,保温时间较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与基因工程中“转化”的实质相同,都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不相同,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不同类型的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根据小鼠的存活状态做出推测,而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物质一一提纯,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C错误;
D、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细菌后,保温时间较长会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处理,因此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在以下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请据图回答: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O2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写两点);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左侧,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或g)点.
(2)在实验过程中的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情况,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
一次刻度数据
242932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图曲线的de或fg段获得的.
(3)e点与f点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慢,与b点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点时刻温度较低.
(4)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A所示的装置中通入 14CO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5)该组同学为测定该植物某时间段的O2产生速率.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①简要写出对照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与A一样的装置C,将装置C置于黑暗条件下,其他条件与A相同,测单位时间(或相同时间)内A与C的读数.
②数据处理: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B.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C.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D.病毒不是生命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研究表明,青蒿素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转铁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转运蛋白,由于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转铁蛋白受体,因此转铁蛋白被广泛应用为药物载体,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到肿瘤细胞,实现靶向药物运输.在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是青蒿素攻击的主要靶点.肿瘤细胞膜遭到破坏后,其通透性就随之发生改变,一方面细胞外大量的钙离子会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即“凋亡”.另一方面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导致细胞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吸收大量水分后,发生膨胀直至细胞死亡,即“胀亡”.
(1)肿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2)设计实验验证青蒿素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注意:转铁蛋白单独对癌细胞不起作用,青蒿素单独对癌细胞也不起作用,药物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
材料用具:乳腺癌细胞悬液、正常乳腺细胞悬液、转铁蛋白、水溶性青蒿素、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①取六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5、6,在1、2、3号试管中加上等量的乳腺癌细胞悬液,在4、5、6号试管中加上等量的正常乳腺细胞悬液.
②第1、4号试管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转铁蛋白;第2、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溶性青蒿素;第3、6号先加入等量的转铁蛋白,再加入等量的水溶性青蒿素.
③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显微观察计数各试管中细胞的数量.
④统计分析所得数据.
(3)预测实验结果3号试管中的乳腺癌细胞远低于1、2号的细胞数,1、2、4、5、6号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32P标记玉米休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为(  )
A.1B.2C.20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为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伴随有ATP形成的过程是b、c、d

B.人体细胞中也可发生的过程有b、d

C.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有a、c、d

D.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强于b,c强于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上学年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形成幼苗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直接相关

B.细胞分化是遗传信息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普宁市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