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②和③,还有①与③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④(填标号).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
(4)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A与B相比,B的CO2浓度较高.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是毛细血管壁,A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

解答 解::(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即图中的②③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内侧是血浆,外侧都组织液,即图中的②③;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但是淋巴不能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组织液.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人喝大量的食醋后,内环境的酸碱度不会有很大变化,是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可与进入的酸进行反应,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
(4)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A与B相比,细胞进行呼吸可产生二氧化碳,因此,B处的CO2浓度较高.
故答案为:
 (1)①与③③④
(2)渗透压   酸碱度   
(3)缓冲  
(4)B

点评 本题结合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三下最后一考理综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黏附到宿主细胞膜表面;第二步,病毒被内吞形成内吞体,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在内吞体里经过宿主蛋白酶的酶切处理,变成激活态糖蛋白,暴露出受体结合位点,内吞体膜上的受体分子插入该病毒表面糖蛋白顶端的凹槽里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启动病毒膜与内吞体膜融合,并释放病毒的遗传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提高宿主蛋白酶的活性有利于防止该病毒的扩散

B. 该病毒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直接被浆细胞识别

C. 该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并释放其遗传物质的过程依赖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D. 未来可根据激活态糖蛋白顶部的凹槽设计多肽抑制剂,来阻断该病毒的入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C.c点对应的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问题:
(1)土壤中具有分解尿素的细菌,此类细菌能产生脲酶,该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CO2(或“氨气和二氧化碳”).
(2)为从富含尿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 (成分见下表):
KH2PO4NaH2PO4MgSO4•7HO葡萄糖琼脂尿素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培养基甲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尿素分解菌,原因是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培养基乙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尿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葡萄糖,不能为细菌提供碳源.
(3)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2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四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产生脲酶的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161、155、158、370,则每升原水样中该细菌数为1.58×108
(4)纯化细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可(填“可”或“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菌感染.
(5)某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某样本的该细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答案合理可得分).
(6)尿素分解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填“石蜡”“蒸馏水”或“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根据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丙酮酸.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D阶段.
③氧气参与D阶段的反应.
(3)稻田若不定期排水,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这是因为进行了上述AE过程所致,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进行的生理过程为ABCD(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
(1)A、B、C 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还原型辅酶II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2)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xl07个/L.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图1和图2是培养某细菌的结果图,其对应的接种方法分别: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这两种方法接种后培养基上都可以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所形成的.图1所用的接种方法可用来对活菌进行计数.此外,测定微生物数目的另一种方法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或“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Notch”的蛋白质,它能快速修复受损的脑细胞.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20种
B.合成蛋白质时脱水缩合过程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
C.该蛋白质与血红蛋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组成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各不相同
D.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4过程可导致个体衰老、细胞凋亡会引起个体死亡,都对机体有害
②5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物质改变,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③3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④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本物种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⑤发生5过程形成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细胞周期延长
⑥3和6过程中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而有新蛋白质合成,
⑦6过程包括细胞免疫过程中的靶细胞的裂解清除.
A.②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