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编号),甲图若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 ________(填编号)结构。
(2)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则主要是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有区别。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膜性结构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处,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那么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二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作用时,科学家使用燕麦胚芽鞘中段进行了如图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A会向左弯曲生长,乙中B会直立生长
B.生长素由供应块运输到接受块需消耗能量
C.甲中生长素使A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加快了右侧细胞的分裂速度
D.将图中供应块与接受块的位置互换,实验结果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过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有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铜陵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B.脂肪的检测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内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检测还原糖时,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才能加乙液
D.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须混合均匀后才能加入样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第二次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体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 糖类 ATP B.ATP 糖类 脂肪
C.ATP 脂肪 太阳能 D.ATP 葡萄糖 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