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D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A正确。群落演替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故B正确。人工鱼塘因为有饵料中能量的补充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会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故C正确。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是逐级增加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凋亡、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
B.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说明已发生了细胞分化且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内进行mRNA的合成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O2,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C.[H]+O2→H2O,线粒体内膜
D.H2O→O2+[H],类囊体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箭头代表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105焦/m2/年) (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
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
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约有7.3×107(焦/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GP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
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制备转基因鼠的实验程序,其中涉及的技术有

①超数排卵技术 ②同期发情技术 ③显微注射技术
④细胞培养技术 ⑤胚胎移植技术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

A.4、8、4 B.4、0、4 C.8、16、16 D.8、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