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哈三中等四校高三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15分)
世界著名高产土壤——东北黑土地,由于掠夺式的经营方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生产能力呈严重下降趋势。黑土层平均厚度下降,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现象说明,当地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严重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原理。
(2)近年来黑龙江也有沙尘暴频发现象,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
(3)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和西北大部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4)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5)育种工作者拟将鱼的抗冻基因转移到某种双子叶植物体内,使其具有抗寒特性,以适应东北的低温环境。在获取抗冻基因后,需要构建__________________,将其导入该双子叶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经检测目的基因已经插入染色体DNA中,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相应的mRNA,检测的方法是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操作时从受体细胞提取mRNA,用_______________作探针,检测是否显示杂交带;如果要在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该抗寒植物是否有抗寒性状,请简述鉴定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经过各项检测该抗寒植物培育成功,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使其快速大量的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世界著名高产土壤——东北黑土地,由于掠夺式的经营方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生产能力呈严重下降趋势。黑土层平均厚度下降,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现象说明,当地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严重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和 原理。
(2)近年来黑龙江也有沙尘暴频发现象,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还草”的作用是 。
(3)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和西北大部实施了 工程。
(4)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5)育种工作者拟将鱼的抗冻基因转移到某种双子叶植物体内,使其具有抗寒特性,以适应东北的低温环境。在获取抗冻基因后,需要构建 ,将其导入该双子叶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经检测目的基因已经插入染色体DNA中,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相应的mRNA,操作时从受体细胞提取mRNA,用 作探针,检测是否显示杂交带;如果要在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该抗寒植物是否有抗寒性状,请简述鉴定思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世界著名高产土壤——东北黑土地,由于掠夺式的经营方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生产能力呈严重下降趋势。黑土层平均厚度下降,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现象说明,当地人在生产和生活中严重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和 原理。
(2)近年来黑龙江也有沙尘暴频发现象,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还草”的作用是 。
(3)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和西北大部实施了 工程。
(4)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5)育种工作者拟将鱼的抗冻基因转移到某种双子叶植物体内,使其具有抗寒特性,以适应东北的低温环境。在获取抗冻基因后,需要构建 ,将其导入该双子叶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经检测目的基因已经插入染色体DNA中,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相应的mRNA,操作时从受体细胞提取mRNA,用 作探针,检测是否显示杂交带;如果要在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该抗寒植物是否有抗寒性状,请简述鉴定思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双子叶植物中常用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是
A.农杆菌转化法 B.基因枪法 C.花粉管通道法 D.显微注射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