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人体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B.大量饮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过度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分析 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答 解:A、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A错误;
B、大量饮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过度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正确;
D、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但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其功能;识记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2、m3、m4)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销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a1>a2>a3>a4,下列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
B.该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位于m3、m4之间
D.促进胚芽哨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位于m1、m2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广东省茂名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 (试剂名)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然后用 法分离所提取色素,得到的两条叶绿素的色素带中,距滤纸片上滤液细线较 (填远或近)的色素带较宽。如对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CO2、温度、光照,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高温干旱的环境里,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CO2会减少,主要原因是 ,和适宜条件下相比,此时细胞中C3的含量 ,ADP/ATP的比值

(3)将生长在强光下的植物适度降低光照强度、持续观察,在一段时间内,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

(4)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的快慢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若摘除花或果实,叶片光合速率随之降低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不是生物界的共性
B.人在饥饿时ATP和ADP仍能达到动态平衡
C.细胞储存有大量ATP供生理活动需要
D.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根据下列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的关系
C.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
D.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如图所示,①~⑧为细胞结构或物质,其中①为mRNA,⑦为核糖体,⑧为性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⑤⑥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④内与核膜直接相连,外与细胞膜直接相连
C.③⑤为囊泡,二者中储存的胰岛素活性相同
D.⑧由内质网合成,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回答与种群、群落有关的问题:
(1)弃耕农田逐渐演变成丛林,该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这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及部分生物存在条件下进行的演替.
(2)温度、降水等因素可引起灌木群落发生季节性变化,该变化不属于(填“属于”、“不属于”)演替,判断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
(3)在群落的数量特征中,决定松毛虫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食虫鸟与松毛虫间存在捕食关系,自然条件下,食虫鸟的迁入会使环境对松毛虫的容纳量下降,但不会导致松毛虫的灭绝.除种间关系外,食虫鸟与松毛虫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相互选择、协同进化(至少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用图中标号作答).
(2)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或②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③).
(3)③的离子成分及其含量与图中⑥(用图中标号作答)的差异很大,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大部分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若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桨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这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大肠杆菌B.疯牛病病原体C.噬菌体D.乙肝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