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图所示的是动物(动物或植物)的细胞分裂.A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时期,此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B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
(3)C图细胞有0对同源染色体.有4个DNA分子.

分析 分析图解:A图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图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因此表示的是动物的细胞分裂.A图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2)B图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细胞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3)C图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故答案为:
(1)动物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精母
(2)有丝分裂后    0
(3)0   4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形成新的物种
C.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遗憾的是:该杂种植株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作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植物组织格养技术.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图中步骤①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3)图中步骤②过程的细胞两两融合时,可出现3种融合细胞.要促进杂种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两类激素.
(4)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④脱分化和⑤再分化过程.其中过程⑤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叶绿体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5)分别利用马铃薯和番茄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两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然后取这两种单倍体植株的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为探究光照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利用水稻种子和其他相关器材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能观察到图中根的生长现象,说明根的生长具有背光性生长的特性.根的背光侧(背光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实验装置中玻璃缸一侧贴黑胶带的目的是排除茎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从而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1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3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丙段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甲、乙、丙、丁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乙和丙,对应图2中的c(用a、b、c、d表示)点.
(2)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右移.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为d时的真正光合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黑暗或遮光条件下,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温度为A、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溶液,所测得数值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放射性元素能(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的血浆中Na+浓度比血细胞高许多倍,血细胞对Na+的排出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
①载体蛋白②ATP供能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A.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荧光素发光时间与ATP浓度的关系.
(1)实验材料:萤火虫的发光器冻干粉(发光器活组织低温干燥下研磨的粉末),ATP制剂,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和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暗盒和秒表等其他必需材料.
(2)实验目的:要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3)实验原理:荧光素+氧气+ATP$\stackrel{荧光素酶}{→}$氧化态荧光素+ADP+Pi+光能(释放荧光).
(4)实验步骤: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烧杯中,贴上标签;
②将发光器冻干粉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入试管,贴上标签;
③分别(填“分别”或“同时”)在每支试管中加人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
④观察和测试发光情况,并记录.
(5)结果预测:如果荧光强度与ATP浓度呈正相关,说明随ATP溶液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相关,故答题时可写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否则相反,如果发光现象没有变化,则说明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
(6)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荧光强度渐增强.,理由是萤火虫发光是ATP释放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 )

A.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 D.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