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子代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出35 S标记的蛋白质 | |
B. | 实验中搅拌是为了裂解细菌和释放噬菌体 | |
C. | 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D. | 用35 S和32 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6)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7)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传给后代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由于含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实验中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不能检测出35S标记的蛋白质,A正确;
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分离,B错误;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是针对所有的生物,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该实验中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没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所以不能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应该先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细菌被标记以后,再用被标记的细菌去培养噬菌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游离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
B. | 附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
C. | 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 |
D. | 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等大分子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 |
B. | 核仁是遗传信息库 | |
C. | 细胞中的DNA全部储存在细胞核中 | |
D. | 核膜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类含C、H、O、N四种元素 | |
B. | 细胞中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 |
C. | 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 |
D. | 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糖类释放的能量更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多糖、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 |
B. |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 |
C.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 |
D. |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