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最新一期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称,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弄清楚了为什么热可以有效镇痛:当温度达到40℃时,人体细胞内部接收器就“燃烧”起来,切断了让身体感到疼痛的化学介质的道路.这里“让身体感到疼痛的化学介质”是人体体温调节中的( )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递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且相同温度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1、曲线2(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D两点的光合速率,可见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EF段 不再成为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如何变化?

(2)F点的含义是 .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 移.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光照下释放O2(mg/h)

9.67

14.67

19.67

21.67

19.33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材料用具:小球藻若干、大试管若干、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水浴锅(控制温度)、量筒等.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① _;②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分组控制温度, (温度梯度差为1℃).

第三步:光照6h后测定O2的释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理想条件下,t小时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m•2t B.m•220? C. D.m•23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C.生产中常用乙烯利催熟果实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B.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

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 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作补充说明.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2~3m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1)

(2)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遮光器的光圈最小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2中A、B、C、D所示,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生态学通讯》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杀死T细胞给人体带来危害,该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
(2)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细胞核、核糖体,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3)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合成该物质的主要原料可能是糖蛋白.
(4)有关免疫机理存在克隆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各种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表面带有与某种抗原互补的受体,当某种抗原侵入后,少数淋巴细胞能与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并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大量带有相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群.按照克隆选择学说,如果体内的某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此学说.
实验材料:6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注射器,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实验步骤:①将小白鼠均分成三组,标号A、B、C.
②A、B两组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特定的淋巴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现象为不发生免疫反应;
给C组小自鼠注射乙种抗原,现象为发生免疫反应.
③分别给A、B小自鼠注射正常未标记的甲种抗原和乙种抗原,A组不发生免疫反应,B组发生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五校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是因为( )

①有利于硝化细菌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②有利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为水分的吸收提供更多的能量

③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减少土壤氮素损失

④有利于根瘤菌的活动,促进豆科植物固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