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图中A、B、C、D、E、F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①、②、③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分解者的是B (填字母).
(2)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其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C和D (填字母).
(3)如果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兔-狐的食物链,则能代表三者的依次是A、D、F (填字母).
(4)如果兔与狐能够依据气味进行躲避与捕食,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5)若该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6)该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不会在其中堆积的原因是分解者会分解枯枝落叶和动物尸体.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图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F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E是二氧化碳库,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解答 解:(1)图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F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E是二氧化碳库,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2)图中的食物链由3条,分别是A→C,A→D→C,A→D→F,C和D都可以捕食A,所以有竞争关系,C又可以捕食D,所以是捕食关系.
(3)根据(2)的分析,草→兔→狐的食物链,能代表三者的依次是A、D、F.
(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5)若该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6)由于分解者会分解枯枝落叶和动物尸体,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不会在其中堆积.
故答案为:
(1)B   
(2)3    C和D
(3)A、D、F
(4)生物的种间关系
(5)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6)分解者会分解枯枝落叶和动物尸体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知识点,意在提高学生识图判断和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1(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马鞍山校级期末)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有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取材得当,操作正确,最后坛中微生物只有乳酸菌
B.正确的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
C.由于乳酸菌能抑制和杀死其他微生物,所以泡菜腌制的时间越长越好
D.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5:1 的比例配置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
B.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
C.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D.在血红蛋白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①中a-e过程中,可以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图中的编号d;代表红细胞向血浆中输出Na的过程是图中编号e;与图②中曲线I相符的过程是图①中的编号a.
(2)一项研究发现,平菇的假根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③所示.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平菇的假根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有认认为这种现象可表明平菇的假根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
①设计实验步骤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平菇分为甲、乙2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的溶液中;②甲组的假根给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的假根完全抑制呼吸,其他条件相同;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平菇的假根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两组平菇的假根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说明该平菇的假根对该物质的吸收是被动吸收;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吸收,说明该平菇的假根对该物质的吸收是主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适宜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衣物上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
D.衣物材质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胚胎工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包括(  )
A.移植胚胎干细胞使退化的组织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
B.进行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
C.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分割产生同卵双胎
D.培养某些动物细胞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控制能力能使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会进入细胞
B.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种类较少,只有细胞膜和少量细胞器膜
C.内质网膜是真核细胞内较大的生物膜,该膜能与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直接接触
D.分泌蛋白释放后,参与其运输过程的细胞器膜面积基本不变是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组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主要成分是脂肪),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10203040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
(min)
67668852518336347711126891167
清除油渍时间
(min)
93789587639182468575277769868
(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适当提高水温和加酶.
(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高.通过表中的数据,不能(能、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的结论,理由是不知道水温高于50℃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缺少50℃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能够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5)如果甲、乙、丙三组均在水温为80℃时进行实验,发现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原因是在水温为80℃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水温为80℃时酶的活性下降,水温增高使分解污渍的能力增强,两者的洗涤效果无明显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