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0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髙,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12.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表面上
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患者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11.25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4)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11.25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11.25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A.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却不一定有a
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没有ATP合成酶
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图甲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乙表示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1m13-NP(300umol/L)后,小鼠纹状体细胞合成的与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 (P53)的总含量。请回答。
(1)图甲结构①中发生的代谢过程是__________。④(受体)的功能是 。
(2)胆碱酯酶能够分解兴奋性神经递质,而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人食用大量发霉的甘蔗则图甲中物质③的含量会______,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
(3)图乙同期对照组中应加入________。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直接起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B.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神经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C.口腔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该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