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即可得到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 |
B. | 离心的结果,最可能是a的放射性很低、b的放射性很高 | |
C. | 该实验过程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D. | 该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A错误;
B、离心的结果,最可能是a的放射性很高、b的放射性很低,B错误;
C、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中,故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该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1、基因出现重组 | B. | F2、开始性状分离 | C. | F1、性状开始分离 | D. | P、基因开始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引起c液增加 | |
B. | ①②结构的细胞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 |
C. | 正常情况下,a、b、c液的化学成分含量相同 | |
D. | a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均为基因重组 | |
B. | 图a中染色体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 |
C. |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 |
D. | 图b中染色体的变化只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B. | 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 |
C. |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D. | 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细胞、溶酶体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等校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根据图中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多为蛋白质
B.此反应为分解反应
C.此反应中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产物
D.甲与乙之间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