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中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细胞分裂
 
时期,该细胞可能是
 
细胞.
(2)乙图表示细胞分裂
 
时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3)丙图表示细胞分裂
 
时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4)丁图表示细胞分裂
 
时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甲乙丙中的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1)甲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乙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
(3)丙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4)丁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甲乙丙中的甲.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次级精母或次级卵母或第一极体
(2)有丝分裂中期     体
(3)有丝分裂后期   4
(4)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甲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是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新鲜菠菜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活动.在菠菜叶片研磨过程中,加入95%乙醇的作用是
 
;分离色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
 
的液面;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会呈现四条色素带,其中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是
 
(填相应的色素名称).
(2)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
 
]
 
中,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
 
光.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
 
]
 
中.(在[]内填写图中的相应编号)
(3)图乙中,物质①是
 
,该物质在光反应产物
 
的作用下形成物质②.若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可形成6个物质②分子,其中有
 
个物质②分子经过一系列变化再生成RuBP,其余的离开循环,可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
 
、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表示脱落酸对植物气孔的张开度(气孔一般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的调节机制;图乙表示将某绿色植物放入一密闭容器,在保持一定温度的情况下,给予不同条件处理时测得的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持续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点条件下产生ATP的场所是
 

(2)出现CD段所示结果的原因是
 

(3)7分钟时给植物添加CO2,短时间内叶绿体内NADP+含量将
 

(4)脱落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5)出现EF段所示结果的原因是
 

(6)给植物叶片喷洒脱落酸,短时间内叶绿体内RUBP的含量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如图1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操作简图.请回答:

(1)若A为苹果,研磨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
 
实验.如果苹果放置时间过长,会出现由酒味变酸味的原因是
 

(2)若A为新鲜的菠菜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研磨前加入的溶液B应是
 
.但最弱滤纸条上只见有黄色、橙色两条色素带,上图所示操作不当的最可能是
 

(3)若A为洋葱,进行“DNA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直接在滤液中加
 
去除杂质.
(4)在做“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如果要观察有丝分裂的中期,能不能等待该细胞由间期慢慢分裂到中期?
 
,原因是
 
.某同学绘制了图2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图3方框中画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小组用装置甲(如图1)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
 

(2)该小组同学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如图1乙所示),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1丙.请回答.
①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
 

②若将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3)该小组又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1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g(用字母表示).
(4)如图2表示温度对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产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请绘制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产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
 
不变.
(2)如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带有了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3)水稻矮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请简述该矮秆植株形成的过程.
 

(4)某水稻品种经处理后光反应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相关基因突变有关.在叶肉细胞内控制光反应酶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布于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5)已知水稻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某小穗水稻种子经EMS处理后,表现为大穗.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6)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A-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
 
(至少答对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细菌能产生一条“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该多肽是
 
肽化合物,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
 
.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毒性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2)该多肽进行水解,需
 
个水分子参与,得到
 
个谷氨酸分子.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经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其原因主要是
 

(4)由题中提及的四种氨基酸按一定数量混合后,在适宜条件下,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含四个肽键的分子最多有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中,揭示其化学组成上区别于糖类的主要特点是(  )
A、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分子中C、H原子所占比例较高
C、分子中O的数量比C、H多
D、油脂可以分解成更多小分子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