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物质E表示酒精.若底物为葡萄糖,写出过程①②的总反应式C6H12O6 $\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①③④(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①②(填序号)过程.
(4)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0.85.
(5)为校正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

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有氧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K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

解答 解:(1)过程①②分别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A是丙酮酸,B是二氧化碳,C是还原性氢,D是氧气,E是酒精;总反应式见答案.
(2)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3)甲装置放置了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如发现墨滴不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放置了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墨滴左移,所以图2装置中发生了有氧呼吸(图1中的①③④).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的消耗量,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发生了无氧呼吸(图1中的①②).
(4)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3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二氧化碳为200-30=170mm,呼吸商=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frac{170}{200}$=0.85.
(5)形成对照,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    酒精   C6H12O6 $\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3)①③④①②
(4)0.85
(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

点评 本题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分析和判断,对于细胞呼吸商的测定过程和原来的分析,正确解读题图是解题的关键,(4)是本题的难点,对于图2装置甲液滴移动的距离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体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M%.
 B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 光照时间为13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保证自变量的唯一性).
(2)上表中,对照组是D组;M对应数字应为50.
(3)可以判断,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和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B组和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70%和94%;
(4)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ATP和[H]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体数目为(  )
A.20条B.30条C.40条D.50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B.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C.若A表示群落中被捕食者的数量,则B可以表示捕食者的数量
D.若A表示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分解者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香蕉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抗病基因后,常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利用该技术扩增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该技术的完成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
(2)使用农杆菌将抗病基因导入香蕉细胞中,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抗病基因转移至香蕉细胞染色体DNA上.
(3)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添加了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则基因表达载体A的构建时应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以作为标记基因.
(4)抗病基因进入香蕉细胞内,并在香蕉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称为转化.
(5)欲检测抗病基因是否表达出蛋白质,可从转基因抗病香蕉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予以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灭菌的标准是(  )
A.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
B.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C.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D.是病原菌不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家兔体内细胞中被称为储能物质、主要能源、直接能源、根本能源的物质依次是(  )
①葡萄糖  ②糖原  ③糖类   ④光能   ⑤ATP   ⑥脂肪.
A.⑥①④⑤B.②③⑤④C.②①④⑥D.⑥③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对4组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是否会有尿糖组出现?否,原因是血糖若超过9mmol/L,就会出现尿糖.从图中实验结果看,4组进食1小时后血糖浓度均未超过9mmol/L,不会出现糖尿.
(5)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BDE(多选).
A.胰淀粉酶      B.胰高血糖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神经递质    E.葡萄糖
(6)现有甲(正常)、乙(胰岛B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请根据下面概念图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蔗糖;如果某种单糖A是葡萄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形成的物质①是麦芽糖.
(2)如果某种单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物质,则物质③是淀粉;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则物质③是糖原;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物质③是纤维素.
(3)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核糖,形成的物质②是核糖核苷酸;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脱氧核糖,形成的物质④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