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鉴定的有机物 | 用于鉴定的试剂 | 反应产生的颜色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A.砖红色 |
蛋白质 | B.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淀粉 | 碘液 | C.蓝色 |
脂肪 | D.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 |
E.DNA | 甲基绿 | 绿色 |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 解:(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形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淀粉遇碘变蓝,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后加B液,而且量要适量不能混合后使用,如果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CuSO4溶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会使反应呈现蓝色而不是紫色.
②鉴定脂肪的试验中,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Ⅳ)染液能溶于酒精.
③油脂颗粒位于细胞内,但是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部分油脂颗粒位于花生子叶中的细胞之间,最可能的原因是切片时部分细胞破损导致油脂从细胞内出来进入细胞之间.
(2)观察细胞膜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提取细胞膜的过程较为简单.将成熟的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采用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
(1)A.砖红色 B.双缩脲试剂 C.蓝色 D.苏丹Ⅲ染液
①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CuSO4溶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
②苏丹Ⅲ(Ⅳ)染液能溶于酒精
③切片时部分细胞破损
(2)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清水(蒸馏水) 离心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核中含有大量DNA | B. | 细胞质含有还原糖 | ||
C. | 细胞质含有大量RNA | D. | 细胞核中含有大量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④ | B. | ①②③ | C. | ①③ | D. | 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 |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
C. |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 | |
D. |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研究方法 | 构建模型的主要步骤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 A.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
B.提出合理的假设 | B.资源和空间充足,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
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 C.Nt=N0•λt (其中Nt代表t天后细菌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细菌的数量) |
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D.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个物种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 |
B. | 自然选择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 | |
C. | 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的等位基因 | |
D. | 新物种的形成体现出自然选择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先天性的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但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 |
B. | 抗体具有特异性,能直接与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 |
C. | 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一般不能直接传递给B细胞 | |
D. |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初次接触青霉素并不表现过敏症状,过敏的原因是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