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相当于图丙中①(填数字),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它是在乙图中的A(填字母)内的中合成并分泌,通过胞吐作用出来,进入突触间隙对B发挥作用,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图丙中的①、②、③、④、⑤代表了完成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其中③称为神经中枢.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
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它在突触小体中合成,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丙图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结构,由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组成.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①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A   胞吐  突触间隙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反射弧     神经中枢

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精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
B.乳酸菌、酵母菌都有核糖体和DNA
C.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D.生产者必须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环内环境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A、999、1016、1046 B、999、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它们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比较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们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细胞膜都会周期性消失与重建B.都有中心体参与形成纺锤体
C.都有染色体出现和着丝点的分裂D.都有细胞板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CO2浓度的变化B.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的变化
C.被狗咬后注射的狂犬疫苗D.进入内环境中的结核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以下实验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茎部横切面显红色的结构是导管.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同,试改变两种条件,使水分蒸发移动速率加快.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加大风速等).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枝洋紫苏,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6片叶的洋紫苏茎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示意图,1、2、3、4、5、6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化学物质.请回答:
(1)图中代表暗反应的是6,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是3,A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D代表的物质是[H]和ATP.
(2)图所示代谢过程中,可以发生于高等动物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有1、3、4(填写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