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答案】
(1)样方法 S0
(2)遗传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
(3)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4)20 0
【解析】
(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取样时以物种数最多的最小面积为宜。
(2)树木A和树木B是同一物种的两个个体,两者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不同,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树木A与树木D、E、G是不同物种的几种植物,属于物种的多样性。
(3)表格中四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
(4)在第10年开始λ<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λ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λ=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λ=1,所以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后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乙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乙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B. 曲线丙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丙对照能反映酶具有专一性
C. 曲线丙与曲线乙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 曲线甲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与该底物不能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多倍体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 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