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细胞内液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分析 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

解答 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
B、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7.35-7.45,B正确;
C、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
D、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从血浆进入红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机体在受到外界寒冷刺激后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图解.图中甲、乙、丙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三种器官,X、Y为分泌的相应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器官甲分泌的物质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器官乙垂体(填器官名称)释放Y,进一步促进器官丙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起到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功效.
(2)图中显示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甲、乙分泌相应激素,这说明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3)图中甲状腺激素与核受体形成的复合体直接促进了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从而使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加快.
(4)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可以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成年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结果是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甲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图乙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甲图中属于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填字母),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D阶段(填字母),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3)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②、①(填序号).
(4)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则氧气在D阶段(填宇母)与还原剂氢[H]结合生成水;若酵母苗呼吸形成产物E,则应在缺氧条件下.
(5)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看,酵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是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分裂和分化和脂肪细胞生长(体积增长)的结果.
(2)在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需过滤脂肪组织血管基质,并经蛋白酶酶消化而得到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成熟脂肪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下降.
(3)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检测细胞中脂肪的含量,以判断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12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同,上述结果说明TSH浓度越高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甲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图乙是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示意图.

(1)图甲中,正常情况下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当a-银环蛇毒进入突触间隙时,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原因是其占据了乙酰胆碱受体的位点,阻止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
(2)图乙中,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细胞②的名称是T淋巴细胞.③④⑤中,分化程度更高的是⑤,具有识别特异性的是③和④.
(3)图乙表明,人体免疫细胞清除a-银环蛇毒的主要途径有巨噬细胞吞噬毒素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将毒素分解和B淋巴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毒素结合使其失活.(用文字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图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和显微纪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甲图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B表示传入神经,D表示传出神经.
(2)乙表示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在此结构中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在乙图③中液体叫做组织液,可从[⑤]突触小泡中释放到③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4)丙图中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G→F→H.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1所示为人体内发生的相关细胞变化,请回答:

(1)上图涉及的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2)同一个体体内,上述细胞遗传物质相同,为什么?同一生物体内所有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
(3)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若将肝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5)图2为上述过程中的相关模式图,错误的是②、④(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可能不同,但ATP是一样的
C.酶、ATP都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无直接关系
D.人成熟红细胞既不能合成酶,也不能产生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分析下列两则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肝、肺等组织细胞,使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甚至导致人死亡.
材料2: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首先发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证明该疾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所引起的.
(1)根据材料1、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毒有细胞结构吗?没有由哪些物质构成?蛋白质和一种核酸
(2)病毒能独立生活吗?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怎样繁殖后代?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