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1时前禁进食了早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且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C.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D.B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一中高一上学期周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结构在光下不能产生ATP的是
A.细胞质基质 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的类囊体 D.线粒体的内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贵阳花溪清华中学高二上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A.玉米 B.大旸杆菌 C.噬菌体 D.蓝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热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B.低浓度的2,4-D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顶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分泌抗体
B.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细咆免疫
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最终被溶菌酶水解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也是感受寒冷的感受器
B.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
C.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D.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靶细胞是下丘脑和垂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例为体液调节
B.该肾上腺素反应速度迅速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福建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乙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⑩表示细胞的各结构,D表示某种物质;丙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B、C表示细胞膜的成分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里填序号或字母,在 上填相应的文字)
(1)甲、乙两种细胞表示动物细胞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大肠杆菌和甲、乙共有的细胞器是[ ] 。如果乙图为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则其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3)若图甲中D表示某种分泌蛋白质,则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 (填序号);由此体现细胞内的生物膜在 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将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甲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该亮氨酸按照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顺序出现。
(4)若图丙表示正常人的细胞膜,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 ;判断该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是图中[ ] ,其与细胞间信息的识别有关。Ca2+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图中a~d可以代表Ca2+离子进入细胞方式的是 ,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Ca2+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物质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天津市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