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on基因(用字母H表示)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团.一般患者在中年发病,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约会持续发展15年到20年,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在一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偶然发现一特殊罕见男患者,其病情延迟达30年以上.通过家谱发现,该男子的父亲患该病,母亲正常,但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经基因检测,发现该男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出现一个A基因.
(1)由该家族的情况判断,亨廷顿舞蹈症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依据是:该患病男子的母亲正常,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
(2)出现A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从发病机理分析,A基因能够使病情延迟达30年以上,最可能的解释是A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分解变异蛋白,使病情延迟.
(3)若已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H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该男患者已经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frac{1}{4}$.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已确诊患有亨廷顿舞蹈症,则该小孩出现病情延迟的几率是$\frac{1}{2}$.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男子的母亲正常,但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亨廷顿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 解:(1)由于该患病男子的母亲正常,而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说明亨廷顿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出现A基因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亨廷顿舞蹈症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团,该男子与其他患者相比,多了一个A基因,病情得以延迟,由此可推知A基因可能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分解变异蛋白,使病情延迟.
(3)该男患者的基因型为AaHh,已经与一正常女性婚配(hh),生一个正常男孩(hh)的概率是$\frac{1}{2}×\frac{1}{2}$=$\frac{1}{4}$.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已确诊患有亨廷顿舞蹈症,则该小孩出现病情延迟(Aa)的概率是$\frac{1}{2}$.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该患病男子的母亲正常,其外祖父和外祖母皆因患该病死亡           
(2)基因突变   A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分解变异蛋白,使病情延迟
(3)$\frac{1}{4}$      $\frac{1}{2}$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同时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9月质量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组成水稻的体细胞最基本元素是 ( )

A.C

B.C、H、O

C.C、H、O、N

D.C、H、O、N、P、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种鱼为二倍体(2N=52),属于XY型性别决定.其雄性个体生长快,肉质好,比雌鱼经济价值高.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通过控制精子(填“精子”或“卵细胞”)的类型来控制鱼苗的性别.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杂交组合的父本基因型为XDY.
(2)科学家用激素诱导,将XY雄鱼逆转为XY生理雌鱼,用冷冻休克法干扰XY雌鱼减数分裂的相关过程,获得含52条染色体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就能发育成个体,从而获得YY超雄鱼.冷冻休克法作用的时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原理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3)若控制鱼背部颜色的基因由B、b控制,已知某正常黑褐色雄鱼体细胞中含有B、b两种基因,隐性个体为灰黄色,设计实验探究B、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实验步骤:让该黑褐色雄鱼与灰黄色雌鱼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情况.
②预测结果:
a.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黑褐色,雄性个体全为灰黄色,说明B和b分别位于X和Y上.
b.如果后代中雌性全为灰黄色,雄性全为黑褐色,说明B和b分别位于Y和X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阅读如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l:相传,清康熙八年,安徽举子王致和,京考未中,在京城做起了卖豆腐的生意.一天,他发现没卖完的豆腐长了白毛,舍不得丢弃,就将豆腐装入坛内撤盐腌了,再密封起来,秋末开坛意外制成了“闻着臭,吃着香”的腐乳.
资料Ⅱ:19世纪中期,法国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经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是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
(1)中国的传统发酵技术源远流长,是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其中制作腐乳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制作果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其反应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温度控制在15~18℃;加盐腌制,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从资料Ⅱ中看出,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在无菌技术中,对操作者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消毒,对金属用具、玻璃器皿、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其中,培养基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
(4)通常在一环境中微生物有多种混合在一起,若要对某种微生物进行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1N1甲流病毒入侵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细胞免疫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1N1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疫苗及辅助剂疫苗剂量(μg)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小鼠存活率(%)
AH1N1+C48/801.513100
BH1N11.511.3100
CH1N1+C48/800.1511.387.5
DH1N10.159.6750
EH1N1+C48/800.01510.3362.5
FH1N10.0159.3325
GC48/80-------6.00
HH1N1+CTB*1.514.33100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与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甲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高分子化合物.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有①(写数字),光照充足时,该细胞内[⑩]产生的
气体的去向是一部分被[⑥]有氧呼吸消耗,一部分释放的大气中.下列对⑥、⑩两种细胞器共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有①③④⑤.
①都有双层膜和基质          ②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③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④都含有DNA
⑤代谢过程中都有[H]产生   ⑥都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2)若将B细胞诱导成愈伤组织,则培养基中除加入水、无机盐和糖类外,还需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若将该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则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3)图乙中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F(写字母),E1与E2的区别是碱基组成不同,五碳糖不同.
(4)美国某研究小组最新发现当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合成了反义RNA,该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
转录形成的形成mRNA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过程(翻译过程),使细胞发生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研究的材料,易于成功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至少写出两点).孟德尔利用豌豆圆形种子的植株和皱缩种子的植株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圆形和皱缩种子之比大约为3:1.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若F2植株全部自交,预测收获的圆形和皱缩种子的比例约为5:3.
(2)研究发现,皱缩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缺乏一种合成淀粉所需的酶,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种子因成熟过程中水分缺乏而表现为皱缩.由此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当基因B存在时,豌豆素的产生受到抑制.已知A和a、B和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和野生型豌豆(AAbb)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亲本中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为鉴别Ⅱ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可取该豌豆进行自交,若后代全为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如果用品系甲和品系乙进行杂交,F1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豌豆素,F2中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比例约为$\frac{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基因突变的特点不包括(  )
A.普遍性B.频率很高C.随机性D.不定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科学实验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恩格尔曼利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进行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外壳与噬菌体DNA分开
C.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排除光的干扰
D.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多倍体中蛋白质含量常常会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