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有关的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MS培养基是 (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菊花茎段的组织培养____(必须/不必)添加植物激素。
(2)无菌技术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l%的氯化汞对外植体 ,接种时每次使用器械后都需要 灭菌;接种3-4d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若发现外檀体被污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3)再分化过程中,若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来形成根,但分化Hl了芽,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与其在细胞内的主要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A.RNA:储存遗传信息 B.纤维素:细胞的结构物质
C.胰岛素:细胞间传递信息 D.磷脂: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过程,其中操作和叙述正确的是
A.要换用高倍镜观察甲图中的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向右移动装片→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B.图乙所示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结构a、b、c构成原生质层
C.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方向,其实际移动方向是顺时针的
D.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过程,最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是生物体的核心元素,它在细胞中的含量总是最多的
B.氧化分解脂肪比氧化分解等量糖类物质,将放出更多的能量
C.若组成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则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也可能相同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形成过程中要脱去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内江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农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只有生长素和赤霉素
C.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可能不同
D.喷施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与去除顶芽一样能够解除顶端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细胞通过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完成ATP的水解与合成
B.ATP分子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物质是合成DNA的原料
C.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属于生物界的共性
D.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是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郴州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12月)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1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白然选择的结果
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江门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在受到刺激时能释放神经递质,改变突触后膜电位
B.水分子进出细胞时是以逆浓度梯度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C.溶酶体分解病菌剩下的废物可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D.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洋葱(2N=16)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成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着丝点分裂和纺锤体形成
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该植株中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