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3)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皮肤时,虽感受到疼痛但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____控制。
(4)如图4表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装置,图5表示测得的电位差变化。
①图4所示状态下测得的电位差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区段的电位差。当图4中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对应图5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区段的变化。
②若图4中的神经纤维所在神经元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
【答案】 B 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a、b、c h 协助扩散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AB BC 先向左偏转,然后向右偏转逐渐恢复到图示位置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i表示未兴奋部位,h表示兴奋部位。图5中,AB段表示进行电位、BC段表示动作电位形成过程、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DE段表示静息电位。
(1)根据图1中神经节的位置和突触结构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和c突触后膜。
(2)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所以图3中的h表示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所以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4)①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图4所示的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电流由正电位流到负电位,所以图4所示状态下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由图5可知膜电位在短暂时间内由原来的-60mV左右变为+30mV左右的水平,但这种刺激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膜内正电位值的减少,恢复到受刺激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即静息电位。因此,图4所示状态下测得的电位差相当于图5中的AB区段的电位差;当图4中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对应图5中的BC区段的变化。
②根据第①题分析可知,图4状态下电流计的指针处于向右偏转状态。若图4中的神经纤维所在神经元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中的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会发生如图5所示的电位差变化,使电流计指针先向左偏转,然后向右偏转逐渐恢复到图示位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市在建筑过程中,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菌藻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功能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___表示。
(2)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6.0×108 kJ,藻类中1/2被水蚤捕食,1/2被鲤鱼捕食,则鲤鱼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___________kJ。
(3)碳循环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碳循环过程中,图中缺少的箭头指向是_______________(用格式“XX→XX”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B. 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1/24
C. 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 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B. 产前诊断包括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等方法
C. 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 通过遗传咨询可推算出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糖可作为原料参与合成RNA和ATP
B. 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
C. tRNA为单链结构,分子内不存在碱基对
D. 脂肪中不含有P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黑藻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D表示反应过程,①—⑥代表物质。
下表为将该黑藻培养液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时,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溶解氧的变化记录(注意:操作Ⅰ、操作Ⅱ和操作Ⅲ为连续操作)。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进入叶绿体穿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D表示__________过程,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给于光照时,瞬间④的变化为_________;在填充CO2时,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变化为_________。
(3)在操作Ⅲ中,2分钟黑藻光合作用产生02是__________微摩尔。
(4)分析操作Ⅱ中溶解氧先增加、后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 由B→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 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 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 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对应图2中曲线Y上的C点
C. 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