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依次是(  )
A.23   0    46B.46    92    92C.92   0    92D.46    46    46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 解: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即46条染色体.
(1)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92条;
(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
(3)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该时期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为92个.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中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11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黑色素的积累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主要原因

C.细胞凋亡是指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D.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阐述,正确的是(  )
A.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时用差速离心法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
C.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
D.艾弗里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到细胞裂解,释放禽流后病毒
⑥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大约20~50nm的间隙,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如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神经传导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的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组成中的组织液.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在该处完成的信号转变形式是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糖蛋白),合成该受体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图2中代表效应器的是⑤.(用图中序号表示),刺激图中b点,则b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该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Na+内流.除b点外,图中c、d、e点也可发生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后,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会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可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即可形成一个动作电位
C.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可以防止其持续起作用
D.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或轴突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以及碳源和氮源 
(2)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试管口需要通过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灭菌.
(3)某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一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取10g该土壤加90ml无菌水制成稀释液).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21、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96×109
(4)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样品涂布到选择培养基上、挑选菌落.
( 5)通过电泳法分离提纯蛋白质时,影响蛋白质迁移速率的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以及带电荷量和分子形状.
(6)PCR反应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参与的是延伸阶段.
(7 )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正确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乙
②能正确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乙
③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丙.

( 8)某种全自动洗衣机的水温有冷水、45℃温水、90℃热水三种设置,洗涤方式有直接洗涤和浸泡20分钟后洗涤两种设置.如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陈旧牛奶渍的棉质衣服,洗衣机选择哪种水温和洗涤方式洗涤效果最好?45℃温水浸泡20分钟后洗涤
( 9)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丝绸衣物和羊毛衣物是否合适?为什么?不合适,因为丝绸衣物和羊毛衣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会破坏衣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来自宿主植物的信使RNA进入根瘤菌菌体,并在菌体内翻译合成了“豆血红蛋白”.当豌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对于上述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
C.不同种根瘤菌都侵染豌豆时,影响豆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
D.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向光性是高等植物广泛存在的生理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体现.研究表明,单侧光照射下水稻的根会发生背光弯曲即“负向光性”.为研究IAA对水稻根负向光性运动的影响及有关作用机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1)已知Ca2+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的多种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Ca2+是否会影响稻根中IAA的分布,研究人员用加入H2O、CaCl2溶液、LaCl2溶液(Ca2+通道阻断剂)以及后两者混合液的四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秧苗刚长出的根,在单侧光照射24h后,四组稻根均出现负向光性,每组根中IAA的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

由结果可知,在单侧光照下对照组中IAA的分布情况是向光侧比背光侧少,而Ca2+作为信号分子促进了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均匀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后两组实验的结果表明Ca2+能缓解LaCl2对根中IAA不均匀分布的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Ca2+在根负向光性运动中对IAA分布的影响.
(2)目前已知cpt1基因编码的CPT1蛋白是水稻胚芽鞘向光性运动过程中IAA横向运输的重要载体.为探究cpt1基因是否与水稻根负向光性运动有关,研究人员对水稻秧苗刚长出的根分别进行不同处理,24h后测量稻根弯曲度(处理条件及结果如表).同时研究人员还测定了各组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
处理试剂与浓度弯曲角度
黑暗单侧光照
1mg?L-1CaCl2042.9
1mg?L-1LaCl2026.0
0.001mg?L-1IAA038.1
  H2O036.1
图2中的1~4表示黑暗条件下cpt1基因的表达量,7表示H2O处理组的表达量,5、6、8应分别是IAA、CaCl2、LaCl2处理的结果.由此可知,外源施加的四种试剂对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与它们对稻根弯曲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并结合研究人员测定的单侧光照下cpt1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跟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均匀分布这一事实,推测CPT1蛋白在根中也是IAA横向运输的载体.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在Ca2+信号作用下,单侧光照射下的水稻根内的IAA通过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导致IAA在向光侧与背光侧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对IAA浓度敏感,使得两侧的生长速度表现为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向光侧,因此表现出负向光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