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
(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偏大、偏小)。
(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型增长。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
【答案】样方 随机取样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标志重捕 偏大 J (增加环境阻力,)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不变 增长型
【解析】
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雌性个体不能得到交配的机会,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3)由于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算该种群的数量,若某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N=Mn/m,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m偏小,则由此算出的种群数量N= Mn/m偏大,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4)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J型曲线,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增加田鼠生存的阻力。
(5)图1中A曲线是J型增长,种群以λ倍增长,所以增长率不变。据图2可知,a点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下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d.e三种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 b.c两种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 分泌d的细胞和分泌e的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
D. 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A.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图甲)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图乙)的结构模式图。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二者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
B.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
C.二者都处于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细胞
D.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间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 ]。
(3)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 ]___________有关。图中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结构有___________ (填数字)。
(4)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__(填数字)中。
(5)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核中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__层。
(7)和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据图分析一定是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 )
A. Na+
B. K+
C. 胰岛素
D.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三位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D.温特实验中如果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能够生长但不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