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时间
数据
温度
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
4℃000.10.20.3
10℃0.21.01.93.14.0
20℃0.41.32.23.34.5
35℃0.71.22.84.45.0
55℃00.10.20.30.4
(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除去氧气和灭菌.
(2)该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的量,20℃时它产生的平均速率是0.9 mL/min.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实验装置图.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实验观察因变量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液体进入移液管说明锥形瓶中有物质增加,最可能的就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增多.因此移液管中液体量的变化可表示无氧呼吸强度,表格中可以看出35℃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多,无氧呼吸最强.

解答 解:(1)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所以需要在实验开始时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这样就是为了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
(2)该实验中酵母菌呼吸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而不是乳酸.
(3)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测得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强度,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推测,所以表中记录的数据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在20℃时5分钟之内总共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从表中可知是4.5 mL,所以在20℃时二氧化碳产生的平均速率为0.9 mL/min.
故答案为:
(1)除去氧气和灭菌
(2)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3)CO2  0.9

点评 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上期末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对应有误的是(  )
A.载体蛋白:可帮助一些物质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并参与控制物质进出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
D.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丁是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
A.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丙和丁,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和丁
B.乙细胞发生有氧呼吸第一步的场所是线粒体
C.与乙细胞相比,甲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叶绿体
D.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丙和丁细胞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詹姆斯•罗斯曼(JamesE.Rothman)等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机制能够保证将一些激素、抗体、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到恰当的位置.他们认为V一SNARE(V)和T一SNARE(T)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与囊泡膜结合的膜)上的蛋白质,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分析和推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v与T的特异性结合,保证了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
B.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钩成生物膜系统
C.合成同一种抗体时,来源不同的囊泡中包裹的蛋白质的结构是相同的
D.有囊泡运输的生物一定是真核生物,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进行囊泡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
B.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
C.丙过程得到的细胞遗传物质大多数必须发生改变
D.丁过程得到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如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是(  )
A.脂质-蛋白质-脂质B.糖类-脂质-蛋白质
C.蛋白质-脂质-蛋白质D.覆盖蛋白-贯穿蛋白-镶嵌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体,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  过程,②表示的是再分化  过程,X代表的是胚状体,③表示的是分化(或发育)  过程,④表示的是诱导生根  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那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时,在培养基上中添加的两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应为生长素大于细胞分裂素.最后获得的来源于为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单倍体  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为成熟花粉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3)对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的无性繁殖  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乙、丙两种植株中,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乙  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一种,该群体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多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表.回答下列问題:
性状等位基因显性隐性
种子的形状A-a圆粒皱粒
茎的髙度B-b高茎矮茎
子叶的颜色C-c黄色绿色
种皮的颜色D-d灰色白色
豆荚的形状E-e饱满不饱满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F-f绿色黄色
花的位置G-g腋生顶生
(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37(2187)种基因型、27(128)种表现型.
(2)将髙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琬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frac{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rac{7}{8}$,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BBGGdd、bbggDD.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 的豌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取豌豆豆荚饱满、豆荚颜色为绿色的双杂合子豌豆种子种植并让其自交,观察子代的豆荚形状和颜色.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