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请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实验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鸡蛋,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步骤:
(1)制备蛋清液: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备用.
(2)取唾液:清水漱口,口含脱脂棉,片刻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3)取甲、乙两只试管,甲试管中加入2mL蛋清液,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唾液.
(4)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加入1--2mL0.1g/mL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
(5)再向两试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
(6)观察两试管溶液的颜色.
实验结果预测:两只试管均出现紫色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两试管中均含有水.由于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回答问题:加蛋清的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的作用.

分析 1、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是: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2、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NaOH)和双缩脲试剂B(CuSO4)两种试剂组成.双缩脲试剂中溶液NaOH(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溶液CuSO4(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解答 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设计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该实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实验步骤:
(1)制备蛋清液: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备用.
(2)取唾液:清水漱口,口含脱脂棉,片刻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3)在甲、乙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稀释蛋清液、唾液.
(4)向甲、乙两只试管中先加入2m10.1g/ml%的NaOH(双缩脲试剂A),振荡均匀.
(5)再向两试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
(6)观察两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因为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预测是唯一的:两试管都出现紫色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两试管中均含有.由于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加蛋清的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
实验原理:紫色反应
实验步骤:(3)唾液
实验结果预测:紫色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回答问题:对照

点评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及蛋白质的鉴定试验,明确蛋白质鉴定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具有完全显性关系的等位基因

A.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分别存在于两个染色体上

C.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

D.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据图分析:

(1)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光反应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色素的数量.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的是a.
(2)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3)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直接影响三碳化合物(或C3)的产生,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温度适宜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4)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若图2为植物在温度为15℃(实线)和25℃(虚线)时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80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B.染色体和核糖体
C.内质网和叶绿体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图A).实验时,按图B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图B).据此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有光照、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写出AB段所发生的与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相应的反应式:ADP+Pi$\stackrel{酶}{→}$ATP.
(3)曲线BC段的反应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简述出现BC段的原因.段无光照,但有二氧化碳,可以利用AB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进行暗反应.
(4)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BC段还原氢和ATP的消耗,还原氢与ATP的量不足.
(5)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A装置相当于植物体的哪种结构?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
A.体细胞B.原肠胚细胞C.胚胎干细胞D.神经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功能是有所分工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韦尼克区受损的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
B.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右侧下肢运动
C.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底部,引起右侧上肢运动
D.电流刺激大脑右半球体觉区顶部,引起左侧下肢电麻样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R型(无荚膜无毒菌)→小鼠→健康
B.S型(有荚膜有毒菌)→小鼠→败血症(死亡)
C.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健康
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败血症(死亡)
(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R型和S型型菌.
(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细菌由R型转化为S型的活性(物质).
(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不死亡.
②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S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R细菌,使R细菌获得S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